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邀請您體驗經濟日報App,享受最即時的財經推播,重要訊息不漏接。10/15 前登入App,再抽「7-11千元商品卡」,快來下載吧!

離活動結束 最後倒數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小確幸」服務業面臨大挑戰

台灣的年輕人許多都不想費時費力地投資在精深的專業,只想創個「小確幸」行業。(本報系資料庫)
台灣的年輕人許多都不想費時費力地投資在精深的專業,只想創個「小確幸」行業。(本報系資料庫)

本文共1388字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的年輕人許多都不想費時費力地投資在精深的專業,只想創個「小確幸」行業,如飲料、咖啡、簡餐、甜點、飾物等,這些行業的入門門檻不高、投資額不大,加上營業時間自由設定,在生活壓力大的現代,過著「小確幸」日子。

依財政部2021年9月資料,全台灣手搖飲料店高達2.6萬家,七成分布在六都,以高雄的4,000家居首;但台北市部分地區密集程度驚人,永吉路某巷口聚集15家飲料店,寧波西街某十字路口超過十家。雖然高密集度方便消費者購買,卻因競爭過於激烈,多數沒幾年就虧本收攤或換手,增加許多沒生產性的「社會成本」。這些商店基本上都聘用工讀生、發時薪,不容易有優良福利,也難以成長壯大,對勞動市場貢獻不大;即使是一些品牌連鎖店,除了極少數例外,薪資和福利都不具吸引力。但「容易入場」的確也是台灣年輕人打工、創業、認識商業環境的一種便捷模式。

然而,這種小確幸店的存在,已經受到嚴重威脅。前幾年就有機器人刀削麵、機器人炒飯、送餐點機器人出現,但基本上是在店家中,提供部分工序或服務,協助送餐、提高其工作效率而已,對於形成一種商業模式,來取代其他競爭者的威脅是相當有限的。

但是,最近北京地鐵出口出現的「煎餅果子」機器人自動販賣機,情況就相當不同。它能在消費者選擇是否加香料和辣椒、繳費後在三分半鐘內,從刷油、擠麵糊、攤勻、倒蛋汁、翻面、刷醬料,撒蔥花、香菜等,完整煎出一份早點,大大提升了機器人加上人工智慧的效能。雖然偶有瑕疵、仍未臻完美,但已可想見這種營運模式一旦成熟,將會大量取代速食店、早餐店、飲料店和咖啡店。由於對岸市場腹地龐大,而且全球都有廣大商機,業者將會大量投入各式類似機器人販售機台的製造,在滿布大陸市場之後,進一步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或直接對外投資經營,包括進入台灣市場。

這種未來發展,可以想見非常容易進入上述的飲料、咖啡、餐點市場,將嚴重衝擊「小確幸行業」的存在和創業機會;即使不可能完全取代,至少也會在辦公大樓密布的都會精華區普遍設置,搶奪趕著上班但沒時間在小確幸店點餐的商機。

台灣雖然一直有卓越的餐飲業者,但在市場狹小、規模有限下,展店的速度牛步化,難以創造「規模經濟」,並提供年輕人相對滿意的生涯選擇。就像1958年創立的鼎泰豐,努力奮鬥超過半個世紀,2013年被美國The Daily Meal網站評選為亞洲最佳餐廳第一名,CNN評為全球最佳連鎖企業第二名,但迄今全球卻只有160家分店,和麥當勞全球4萬家、肯德基1.5萬家、星巴克2.7萬家等完全不能相提並論;除了在國際宣傳台灣美食有些貢獻外,對提振台灣高薪就業和海外歷練的幫助有限。

飲料店是相對容易標準化而邁向海外的行業,台灣手搖飲料近年來的確有相對亮眼成績。外貿協會統計,到去年6月,台灣手搖飲料在海外約有9,000家直營和加盟分店,其中都可(Coco)有4,000家店,日出茶太也有3,000家,較少受關注的「貢茶」全球已超過1,400家,「歇腳亭」有近400家。由於規模有限,加上多非典型就業,對就業和薪資的貢獻,和上述美國連鎖店有著巨大差異。

政府對就業比例高達六成的服務業,投入輔導的資源相對有限。在對岸機器人自動販賣機已威脅小確幸店的關鍵時刻,應思考如何擴大和集中資源、在台灣創造出一些能在海外快速展店,並以高薪雇用相當數量台灣年輕人的「獨角獸」,否則不僅餐飲服務業的前景堪憂,年輕人失業和低薪也將惡化。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美國經濟軟著陸 面臨重重路障
下一篇
唱衰大陸經濟 恐陷入迷思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