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看準中國大陸新時代產業寵兒

中國大陸。路透
中國大陸。路透

本文共1346字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共正在召開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歷來備受外界注目的是,有誰被網羅進入人大與政協,其中的企業家名單誰上誰下,不僅滿足人們的好奇心,更反映中國大陸各類產業受官方重視的程度,具有指標性意義,可參考產業扶植政策如何轉向。

這次會議科技業高階主管名單大幅洗牌,揭示了中共現階段所要扶植產業的重心,也顯示面對美國科技卡脖子愈來愈用力,中國方面的應對之道。這回最明顯的下崗產業是互聯網,以往平台業大亨動見觀瞻,且積極在兩會中提交政策提案;今年卻一個個消失了,多被其他行業代表取而代之。

在中共新的產業政策之下,平台經濟的線上服務業不再是發展重點,騰訊的董事長兼執行長馬化騰消失了,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不見了,搜尋引擎巨頭百度的董事長李彥宏、遊戲集團網易的創辦人丁磊、入口網站「搜狗」的創辦人王小川等人也都芳蹤渺然,先前的地產大亨許家印更是無影無蹤。這不僅反映他們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下降,也反映他們所代表的產業以及商業模式已經失寵。

新上位的是人工智能巨頭商湯科技董事長唐曉鷗、半導體公司華虹半導體董事長張素新、智能晶片製造商寒武紀執行長陳天石、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也是晶片專家的李樹深、代工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工程師郭會琴、電動汽車製造商小鵬汽車執行長何小鵬,而小米的雷軍、奇虎360的周鴻禕則因順應新的產業發展策略而連任。新名單顯示人工智能、雲端運算、半導體、電動車和其他硬科技領域是新時代的寵兒。

這樣的起落狀況跟中共的「十四五規劃」若合符節,這套2021年至2025年的經濟藍圖,著力於5G、AI、晶片、機器人和智慧製造等技術的創新,將其置放於國家發展的核心。現階段中國正要在這些領域上攻堅,其產業龍頭自然水漲船高,被延攬到體系內參與政策的制訂。這些科技產業領域正是美方鎖喉的焦點,中國必須邁向自主才能突圍,以免技術供應鏈再受美國遏制與監管,所以必然重用其領導人。

中共一向將權位授予跟發展戰略結合一起。第20屆中央委員會中,具有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核工業技術專長的官員有81名,占比將近40%,19屆中委中的占比不到18%,適足以反映中共現階段致力於科技創新與突破封鎖的意志,也反映產業發展的戰略性宏圖。

習近平所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除了要強化紅色意識形態之外,重點是重塑國有經濟、力舉科技興國、反制美國遏制、打造軍事強國等整體戰略目標。為了配合這些目標,中央領導班子和兩會成員對準這個目標調整。雖然中共人事布局仍是政治掛帥,忠誠至上,但也不無精英政治、專家治國的用心。從權位配置與戰略規劃上看,可看出航天、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製造、人工智能等領域應是未來發展重心,為此而提供的創新支撐也不斷增強。

近年來,以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數位技術迅猛發展,數位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已成為先進國家及中國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中國推動「製造」向「智造」的轉變,為了加速從「世界工廠」向「中國工藝」與「中國標準」的目標轉變,必然要加快重點製造領域的數位化與智能化發展。所以,阿里巴巴、騰訊、滴滴出行等網絡企業的重視程度大幅下降,而硬科技產業則獲得政策性扶植,這正是在習近平揭示的「製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政策。台灣的企業界和台商必須深明於此,並且知所對接,方能受益於政策紅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綠色通膨浪潮來襲 不可輕忽
下一篇
美企高層為何頻頻訪問大陸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