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64字
許多國人都知道「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特別是在北一女儀隊從2007年開始受邀參加軍樂節表演之後,不少民眾開始注意到這個國際知名的藝術盛會。文化部也從2014年起,選派小型國內藝術團體前往參加表演,打出了一個「台灣季」(Taiwan Season)的節目系列。甚至有旅行社以此為號召,揪團前去旅遊兼觀賞表演。然而,台灣其實已經有適當的條件,打造出一個亞洲版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特別是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啟用、台北大巨蛋即將完成。
「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創辦於1947年,陸續加入了「愛丁堡藝穗節」和「愛丁堡軍樂節」;而國際電影節、國際圖書節、爵士藝術節也在同時間舉辦,讓8月 份的愛丁堡成了一場藝術饗宴,為當今全球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國際藝術節。「國際藝術節」本身是頂尖音樂家和藝術團體的表演,包括歌劇、戲劇、芭蕾、古典 音樂,都在幾百座中大型場地演出,門檻相當高,票價也相對高些。「藝穗節」則更為多元,許多是開放空間的前衛藝術表演,甚至有脫口秀、吹泡泡、魔術、馬戲 雜耍等,在這個城市的各種角落、甚至直接在大街上演出,從早上10點到半夜12點,整個城市成了一個不夜城,表演者和觀眾打成一片。2016年有5萬個表演者,在近300個表演場地,演出超過3000場次,票價相當便宜甚至免費。軍樂節約有50個國家的軍樂團體參加其售票演出,在夢幻古堡前的廣場上,除了音樂、隊形變換,還搭配光雕投影和煙火秀,已成了最受歡迎的表演,場場都是爆滿。
這個讓愛丁堡聲名大噪的藝術節,除了提供全球頂尖和創意表演藝術一個讓社會大眾認識、提高藝術文化水準的交流平台之外,更創造了大量商機。愛丁堡的旅店價格會上漲2到3倍,2個月前訂位才有機會訂到。有研究估計,2016年有450萬人次參與這個活動,大約半數來自愛丁堡以外地區和國外,為愛丁堡創造出2000萬英鎊經濟收益,以及5000個工作,整個蘇格蘭地區則獲得超過3億英鎊(120億元新台幣)的經濟收益。其成功因素有好幾個,最重要的是當地社會全部參與規劃,所以相關配合良好。
亞洲各大城市也都在經營各自的藝術節,無論是香港、新加坡、吉隆坡、上海、首爾、東京,都各自有不同的重心,但是和愛丁堡藝術節相比,無論是表演的多元性、密集度、參與者和觀眾、經濟效益,都難以相提並論,可說有天壤之別。「台北藝術節」也是以8月為主,今年有14檔節目(2檔免費)65場演出,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啟用、大巨蛋也即將完成,雙北市長同屬一政黨之下,開始擴大藝術節規模、提升演出水準、增加國際元素,以「台北國際藝術節」邁向亞洲版的「愛丁堡藝術節」,確實有很好的機會。
當然,在全球頂尖表演藝術團體都往愛丁堡朝聖之下,台北國際藝術節沒必要、也不可能和其直接競爭,但若標榜「亞洲的愛丁堡藝術節」,將重心放在亞洲的頂尖表 演藝術、邀請亞洲各國傑出表演藝術家和團體前來演出的話,就很有機會異軍突起,成為亞洲民眾前來觀賞、認識亞洲表演藝術和文化,順道旅遊台灣的賣點。台灣 其他都會也可接續其後,推出自己的藝術節,讓有興趣的國內外民眾,繼續往其他都會欣賞表演和觀光,極大化這個國際藝術節的效益。
台北市、新北市和文化部若能通力合作,搭配「新南向」計畫下的基礎,以及台灣在東亞的中央位置,我們相信東方的「愛丁堡藝術節」就在眼前不遠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