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22字
美國政府從川普到現任總統拜登,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戰與科技戰持續深化,近期影響深遠的政策是美國商務部公布一系列晶片管制措施,限制美國企業未經許可不能將先進晶片製造設備與技術輸往大陸,並將限制擴及至美國公民及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的相關技術人才。雖然經濟部評估晶片管制措施對我產業影響不大,但業界普遍預期美、陸兩大經濟體的對撞,台灣必然遭到衝擊。
美方修正在陸供應鏈的衝擊正在擴大,可從近月蘋果手機使用大陸長江存儲晶片一事的發展可以一窺端倪。蘋果原先評估使用長江存儲晶片不會引來美國政府的關切,並已自我設限將使用長江存儲晶片的蘋果手機僅限於在大陸市場銷售,但蘋果的作為並沒有成功將長江存儲變成蘋果供應鏈。在拜登對蘋果使用長江存儲晶片表達失望後,蘋果已重新評估。外電報導稱,蘋果可能已放棄繼續使用長江存儲晶片。
長江存儲從「蘋鏈」到「非蘋鏈」的演變僅短短數月,但產業界人士都清楚,要打進一個重要產品的生態系,前期作業複雜,時間不短,投資不低,但現在卻可能因為美國與中國大陸的新競爭關係,讓供應鏈出現非市場性的重組甚至斷鏈。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兩大經濟體碰撞時,要小心面對,更預告「還會再有地震」,指的就是類似長江存儲的事件不會是最後一件,影響層面可能更大。
回顧拜登去年2月簽訂的「關鍵供應鏈檢討」行政報告,已揭露了未來幾年美國在與中國大陸發展新競爭關係時會觸及到的面向,除了目前各界熟知的半導體領域外,還包括資通訊、能源、運輸等共十個供應鏈,並要求在短、中期內提出檢討。美國商務部日前公布的晶片管制措施,就是回應拜登簽署的行政命令。該命令的核心精神是攸關美國競爭力的「關鍵」供應鏈都要納入管理,以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產業規模,這十項供應鏈一旦全面落實檢討與管理,衝擊就不僅僅是如過去幾年因疫情的斷鏈這麼簡單。
舉例來說,下一個被點名可能納入關鍵供應鏈檢討的產業是印刷電路板,台灣在這個領域如同在晶圓代工業具全球市占關鍵地位,而不同於晶圓代工業僅小部分在大陸設廠,印刷電路板產業多數都在大陸擁有生產設施,一旦遭美國政府鎖定管制,類似長江存儲的事件就極可能在我印刷電路板業界重現。
經濟部認為晶片管制措施對台灣業者影響不大,可能是因為台積電已獲美方豁免,未來一年可如常訂購美國的製造設備並運往大陸使用。然而,對此項豁免的解讀不宜太過樂觀。
首先,台積電(2330)(2330)在大陸以成熟製程為主,並未觸及到美方設定的先進製程紅線;其次,台積電已在美國投資設廠建立先進製程產線,能獲得美方同意繼續在大陸產線使用美方設備與技術,雙方應有一定的默契。但美方目前僅核發台積電一年的授權許可,換言之,未來隨著美國拉高在大陸供應鏈的管制,這項許可很可能不再展延。對非台積電的其他廠商而言,很難擁有跟台積電一樣的對美談判籌碼,只能被動視美方的管制措施,再調整自身在大陸的生產策略。
從美國政壇近年的發展來看,不論2024年是民主黨繼續執政,或共和黨重新執政,與中國大陸的經濟競爭態勢都難改變,美方調整供應鏈政策的力道與廣度只會愈來愈大,我政府必須密切與美方溝通,掌握美方政策的可能演變,並儘早與業者溝通和說明,讓業者擁有更多時間應變。美中供應鏈大戰的灰犀牛已近在眼前,台灣離震央不遠,必須嚴肅面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