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美國輸出通膨 全球經濟同遭衝擊

美國操縱匯率,完全不靠干預;只要提高利率,全球匯市戰慄。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操縱匯率,完全不靠干預;只要提高利率,全球匯市戰慄。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1375字

經濟日報 社論

台幣貶破31,歐元不到1比1;人民幣全力守7,日圓下探147。美國操縱匯率,完全不靠干預;只要提高利率,全球匯市戰慄。從今年3月美國聯準會(Fed)首度升息之後,美元即一路震盪走高,同期間台幣及人民幣對美元都貶值近10%,韓元貶值更多,日圓自不用說。依照美國自己的定義,這當然不是「操縱」匯率;但世人只要略懂經濟學原理,都知道利率變動對匯率的影響。現在美國通膨飆高,必須緊縮貨幣政策壓低通膨,美元同時升值自然更妙。美國是否承認「操縱」並不重要,大家心知肚明就好。

重要的是從更深層來看,美元升值主要源於Fed大幅升息,升息目的當然是對抗通膨,但通膨升高的元凶又是什麼?人人都說是能源價格飆漲,但美國西德州油價目前已與去年10月大致相當,汽油價格也明顯下跌,通膨為何居高不下?再說新冠肺炎疫情,對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影響是「雙殺」之局,為何只見通膨,不見通縮?真正原因,其實是美國貨幣與財政政策過度寬鬆所致。先前Fed不僅將利率降至近零,同時實施量化寬鬆大肆注入流動性,政府也動支數兆美元移轉給付。2020年疫情肆虐,對通膨影響不顯;但2021年經濟逐步解禁,通膨初露爪牙, Fed卻堅持「過渡論」,拜登政府也再砸1.9兆美元。總供給停滯,總需求暴增,通膨豈能不節節升高?

如今Fed知錯已改,但拜登政府仍堅持擴張路線。拜登堅信只要使中產家庭的生活負擔能力更強,就是在對抗通膨,因此國會通過「通膨削減法案」,補貼消費者的綠能、藥品及教育費用。但事實卻是此案對經濟體系再度注入4,850億美元的新增需求,只會餵養通膨,而非削減通膨。賓州大學華頓預算模型的模擬結果顯示,在此案實施的頭幾年,反而會使通膨率稍稍上升,原因是擴大社福及醫療補助可能使民眾支出增加。至於鼓勵綠能投資、半導體製造及強化基礎建設,雖然能夠促進供給,從而降低通膨壓力,但這些投資在短期也只會使總需求增加,反而推升通膨。

拜登對通膨現況的發言,聽起來好像與大部分美國人並非活在相同時空。7月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6月持平,拜登立刻高喊「零通膨」;8月比7月上升0.1%,拜登的回應是「我不擔心,因為這只是1%的十分之一」,但美國股市為何因此暴跌?拜登這些說法或許是為了安撫美國民眾,然而他實在是高估了自己的說服技巧,且大大低估了美國民眾的常識水平。

聲望崇隆的經濟學家、財政部長葉倫,力推「俄羅斯出口原油價格上限」行動計畫;既要迫使俄羅斯不減少石油供給,又企圖控制進口國的石油需求,同時還要限制俄油出口價格。這是在用「看得見的手」,緊抓「看不見的手」。葉倫這套妙用經濟學理的計畫一旦付諸實施,結果究竟是成功壓低油價,還是製造油價動盪?年底前就能見真章。

除了拜登政府,無論是經濟學界或金融市場,都對美國的通膨展望不敢樂觀。英國金融時報(FT)對首要院校經濟學者所做的最新調查顯示,大部分學者認為為了壓低通膨,美國政策利率在整個2023年都將維持在4%以上。拜登的擴張政策,只會繼續拖Fed緊縮措施的後腿,利率勢必更高,美元還會更強。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一是美國對外輸出通膨,迫使其他國家同步緊縮,壓制全球經濟成長;二是導致財政脆弱國家陷入金融危機,甚至破產,斯里蘭卡與巴基斯坦只是首例。8月美國通膨再度衝高,也將這場「反向匯率戰」帶入新一回合。

台灣絕對避不開雙率衝擊,央行尤須臨淵履薄,審慎因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房價居高不下 住宅政策失靈
下一篇
諾貝爾大師戴蒙對金融的貢獻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