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基金不退場 充滿政治考量
最近台股表現強強滾,不但逼近12,682的史上最高點,日成交量常逾2,000億,從價量來看台股均處於強勢表態階段,但國安基金委員會議日前仍決定繼續護盤,要到今年10月才會再召開會議討論是否退場。以目前台股的走勢預估,很有可能創下歷史新高,但國安基金仍未退場的首例。
要檢視國安基金不退場的政策,我們先看看台股當前的兩個數字。在今年初疫情爆發後,台股大盤最低跌到8,523點,回升幅度最高已達44%,這樣的表現已不能只是用反彈視之。台股表現這麼凌厲有幾個因素,包括資金行情簇擁、權值股如台積電等股價創新高,以及因疫情因素而讓生技股成為市場新熱點。其中台積電在這一波疫情中的股價低點回升幅度已逼近六成,是台股表現強勢的關鍵因素。
台股是少數能跨越藍綠的議題,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面對股市議題均是小心翼翼,對國安基金進場時機點的選擇,均是寧可料敵從寬提早進場,也不要太晚進場遭致股民撻伐。現在這樣的情形更勝過往,即便國安基金已數月未進場買股,台股表現仍突出,但在這次國安基金例會中,官方代表一面倒的反對國安基金在此時退場,已可看出政府對此事的態度。
官方委員反對國安基金此時退場的理由是國際疫情仍嚴峻,基本面並未好轉,但此說法是忽略了國安基金進場的四個考量點:「因國內、外重大事件、國際資金大幅移動,顯著影響民眾信心,致資本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有失序或有損及國家安定之虞。」國際疫情確實尚未完全平復,但疫情已不如上半年時險惡,台股也不是全球唯一表現強勢的市場,包括美股、陸股同樣也有亮眼的表現,國安基金此時仍不退場的理由就顯牽強。
從經濟面來看,國安基金不退場的理由薄弱,但若從政治面來解讀,就可以看出政府現在不願意讓國安基金退場的考量。首先,蔡政府第二任任期才開始兩個月,新內閣團隊剛上路,此時若讓國安基金退場導致台股走勢出現變數,恐怕會影響民眾對新執政團隊的觀感。另一個在政壇流傳的國安基金不退場的理由,是民進黨要在8月的高雄市長補選中達成大贏的目標,因此才把國安基金是否退場的決定點放在選後。
國安基金本次進場的帳面投報率大約是24%,已是相當好的成績,在台股成交量仍高的情況下逐步退場,不但對台股大盤的影響小,對國安基金來說更是保有下一次進場的銀彈,其實是雙贏的結果,但政府忽略了財經專業考量,沒有聽進國安基金民間委員的建言,仍決定不在此時退場,這不但違反了國安基金創立的初衷,也為國安基金退場寫下了一個惡例。
蔡總統上任後,台股大盤表現不錯,創下了最長萬點行情紀錄,常被蔡總統提出來為經濟成績單背書。在這樣的氛圍下,政府官員將台股表現與政績滿意度掛勾的情節愈發明顯,也反映在此次國安基金是否退場的政策決定上。多年來我們不斷呼籲政府要減少對台股的干預,台股自然是台灣經濟表現的櫥窗,但不應該是政治人物拿來襯托政績的工具。
新冠肺炎疫情確實是百年來罕見,在疫苗與藥物問世前仍會持續一段時間,我們認同國安基金在上半年疫情剛爆發時進場的決定,但現在已是讓國安基金退場的時機。即便今年冬天的疫情真的捲土重來衝擊經濟與股市,國安基金也能隨時召集會議宣布進場。國安基金的進、退場應尊重財經專業,因為這筆錢不但是救命錢,也是全體國人的財產,不能讓國安基金成為為政治服務的工具。
相關新聞
- 開放萊豬 代價知多少2021-01-17
- 出版品免稅別淪為政治工具2021-01-16
- 科技大咖封殺川普的反思2021-01-15
- 賴海哲一語驚醒夢中人2021-01-14
- 大宗商品超級循環將再現?2021-01-13
- 突襲式調漲健保費 改革卻無力2021-01-12
- 務實解決美豬美牛爭議2021-01-11
- 英國脫歐對經濟整合的啟示2021-01-10
- 把握時機 力拚疫後經濟起飛2021-01-09
- 人才斷層 經濟最大隱憂2021-01-08
- 美國會走向衰敗嗎?2021-01-07
- 提升產業韌性 當務之急2021-01-06
- 限制金融業發現金股利 值得商榷2021-01-05
- 電動車時代來臨 台灣要跟上2021-01-0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