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28字
當前瞻基礎建設進入第5期,內政部近日在部務會報中表示,這一輪特別預算屬連續性計畫,對地方政府的建設推動至關重要,立法院已完成三讀通過,接下來將儘速展開執行。
整體計畫聚焦「提升道路與水環境品質」、「防災建設補強」,並因應氣候變遷與2050淨零排放目標,新增「淨零建築轉型發展」項目,朝永續城市邁進。
內政部指出,這次報告的草案中,包含人本環境改善、道路品質提升、雨污水處理、防汛排水、以及公有危險建物耐震補強等多項工作。
第5期特別預算總金額達64.99億元,涵蓋延續性案件約400案與新核定286案,預計今年內全數執行完畢。未來也會啟動「提升道路品質計畫」解凍作業,加快補助程序,督導各縣市加速趕辦。
在人本交通環境方面,自2017年起中央已投入約483億元補助經費,協助地方新闢人行道、改善路口通行與鋪面品質,推動近3,000件工程,營造更友善安全的步行環境。這次計畫執行結束後,將由「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接續,延續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進一步降低道路事故與傷亡。
水環境方面,內政部也強調,「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與「縣市管河川及排水改善計畫」執行至今已投入228.54億元,完成454件工程。本期將編列33.99億元,辦理99件延續案與105件新案,重點在新建與更新雨水下水道、滯洪池及抽水站等設施,減輕水患與乾旱風險,並維護河川生態。
針對老舊危險公有建物耐震補強,中央則持續與地方合作,至今已核定3,149件工程,總經費135.48億元,其中拆除重建案達215棟,顯示中央在公共安全上的積極作為。
因應國家2050淨零目標,第5期也新增「淨零建築轉型發展計畫」,首波投入2,800萬元經費,將進行相關法規檢討、政策宣導與說明會,協助國內建築逐步轉型為低碳、節能並具再生能源發電能力的綠色建築。
內政部強調,前瞻計畫不僅是公共建設的推動工具,更是國土安全、氣候調適與生活品質提升的重要基礎,未來將持續與地方攜手,加快推動進度,實現區域均衡發展與國人安居樂業的目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