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央行報告稱打房五大成效 專家打臉揭「五大真相」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本文共1088字

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央行應立法院要求提出如何精進不動產信用管制措施檢討、近5年實施金融檢查狀況報告指出,打房與金檢已具五大功效,包括房市降溫交易量縮、購屋預期心理下降、無自用住宅者貸款占比上升、金檢160次、風險降低等。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打臉表示,房市降溫是技術循環因素,預期心理降低是市場機制,無自用貸款占比上升是因為新青安,金檢頻繁160次顯示欠缺健全SOP,至於風險降低,其實銀行逾放比一直很穩定無所謂風險降低。

李同榮表示,過去數年來,央行錯把後衞當前鋒,沾沾自喜打房奏效,但打房若真有效,為何需要連七波信用管制?現在的房市主管機關已經變只有央行了嗎?房市發展與產業的生機都是央行說了算?這種情況非常畸形。

他表示,現階段政府技術官僚完全與市場脫節,房市被頻繁與化療式打房已經分不清投資與投機的差別,產業正常的活絡性交易包括換屋市場都被扭曲,央行自認打炒房有五大具體效益,但事實真相卻非如此。

五大真相:

第一、央行提:投機交易需求下降,房市交易縮減

事實真相:房市交易降溫,是技術循環高點自然的反轉現象,央行打房讓交易量不正常起伏緊縮,對市場很不健康,對產業更是傷害。

第二、央行提:民眾對房價看漲之預期心理趨緩

事實真相:市場預期心理若歸功政策打房,那央行前5波打房為何房價越打越高?房市預期心理不降反升,這告訴政府在市場主升段打房過早,根本造成反效,不但房價高且交易量縮,造成價量背離的市場扭曲。

第三、央行提:無自用貸款占購置住宅貸款比率趨升信用資源優先為無自用住宅者提供

事實真相:若沒有新青安之亂就沒有搶購搶貸風暴,建商也不會大舉購地增加土融貸款比,而無自用貸款比由56%上升至61.4%,兩年期間僅上升不到5%,能算效益?

第四、央行提:針對異常資金流動進行管控,2021年起至今年1月底止,專案金檢次數共計達160次

事實真相:若金融機構放款機制健全,何須三年間金檢高達160次,健全金融放貸應建立在科學SOP的機制上,以科學數據分析立即研判市場放貸異常狀況,予以即時糾正,靠頻繁金檢只會勞民傷財,而且發現異常已經是落後指標。

第五、央行提:不動產相關貸款風險降低

事實真相:近四年來本國銀行平均逾放比都在0.15%上下,建商口貸深,貸款風險降低是市場因素,非央行打房成效。

李同榮指出,房市什麼是投機炒作,什麼是投資理財,政府根本分不清。蔡英文總統曾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也不是用來投資的,這話代表官方認為房地產市場不能有投資性商品。

但問題是房市若沒有投資市場,就沒有租賃市場,房市除了自住外,它也是理財投資商品。政府高層官員的思維就會影響政策,更會影響市場,最終房市總是越打越熱越投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授信難度提高 青年屋主靠「這招」核貸成數居冠
下一篇
銀行房貸限額度、限戶數 不動產市場「錢荒」年底前難解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