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央行力阻房價失控 房價走到關鍵轉折點?

本文共991字

經濟日報 財訊雙週刊

央行在9月19日祭出打炒房政策,力道超乎市場預期,被視為史上最嚴厲的信用管制措施,民眾關切房價是否會因此反轉,買賣方又該如何應對?最新出刊的《財訊》雙週刊從政策、行情、建商衝擊、購屋者四大面向,全面解析房市新規則下的關鍵拐點,透過專家提出最新的房市攻略。同時,《財訊》揭也露營建股的負債實況與滯銷率,盤點建商財務體質,看看哪些建商借最大?餘屋最多?

央行拍板第七波的打炒房政策,且即時生效。原本自然人第二戶貸款最高6成的信用管制僅及六都和新竹縣市,新規定緊縮為「自然人第二戶貸款最高5成,並擴大全國一體適用」;這一規定直接波及到已經付完簽約金,正在走銀行核貸流程的買方。9月19日前可以貸款7.5成至8成,而今降至5成,直接短缺近3成現金。

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央行此一政策,是近二十年最嚴格的信用管制,更重新定義了「真正首購」。在此規範下,近期交屋的民眾恐將面臨無法順利交屋的狀況。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分析,新政策可能無辜波及三類自用客:一、換屋族,想換都很難換;二、繼承族,縱使只繼承部分持分,就算名下有一戶,將被央行列為非首購;三、類首購,以北漂族居多,他們在南部老家有房,但在台北租房,他們若要在北部買房自住,不能申請新青安,貸款也沒有寬限期。

新青安、無自用住宅的首購族、都更危老以及企業興建廠辦等,則不受此波信用管制影響;換屋族若能在一年出售舊屋,貸款成數也不受影響。但總的來說,銀行放貸房市的資金就是緊縮了,民眾買房一定要量力而為。

《財訊》分析,央行此刻要對房市下重拳,主要有兩項政策思考。第一,健全房市發展,打破「房價會一直漲上去」的迷思。第二,健全金融機構放貸結構,避免過度集中於不動產。

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直言:「現在就是房價高點。」

市場上常以建商「負債比」和「滯銷率」來檢視建商風險程度。根據「打炒房聯盟」統計,今年第二季的上市櫃建商負債比超過7成者達29家,占營建股家數的三成;其中,八家負債比逾8成。

另一指標滯銷率,則是指建設公司在帳上仍然賣不出去的房子占整體存貨的比率。目前上市櫃建商滯銷率從2018年第四季的28%,已經降低到今年第二季的13%;根據統計,滯銷率達20%的上市櫃建商共有十八家,前三名分別為基泰、名軒、中工。說明部分建案叫好不叫座的營建股,後續也要留意。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721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上一篇
台中超巨蛋效應…建商搶頭香!中央公園第1排首案曝光
下一篇
交屋潮來了 住宅使照爆量 前五月突破5.5萬戶 近20年新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