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北市「黃紅單」建物新增25棟 專家提最佳解方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本文共603字

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花蓮大地震後,全台黃、紅單「危險建築」增加不少,根據統計,即便不是位於震央且當時震度僅5級弱的台北市,到今年5月建物也多出25張列管的黃紅單,不少建物都有受損,甚至結構面臨損壞。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表示,建物一旦被列為黃、紅單「危險建築」,就算事後有補強、銷單,也很難保證下次地震能存活,而且,一旦建物被貼過黃紅單,民眾對於建物居住安全的疑慮就很難消除。此外,雖然拿到黃紅單的建物可以用補強的方式進行修復,但是再怎麼修復也很難回到結構受損前的狀態。

劉永昌指出, 列管「危險建築」中的紅單,是指主結構受損有結構安全顧慮或地基不穩者;黃單則是受損情形無結構安全顧慮,但內部非屬主結構的物件有掉落傾倒傷人顧慮,或鄰近環境有建築物傾倒疑慮可能受波及等情況。

他表示,紅單建物確實要考慮是否拆除作為主要選項,而黃單則還可以用補強方式進行補救與居住,但是即便補強,多數民眾心裡也會怕怕的,甚至可能影響到房屋的交易價值。

劉永昌表示,比起補強來修復,老屋加速都更重建,才是目前位處地震帶的台灣房屋的最佳解方。

不過他指出,現在大樓採用的建築材料,主要是鋼筋、鋼骨及混凝土。這種建築剛性強,蓋出來的大樓雖非常堅固,但也因此地震造成大樓搖晃的時候,最大的彎矩破壞力就會順著柱子集中在一樓柱體上,一旦地震力大過於大樓的結構設計強度時,一樓柱體就容易開始破壞。民眾參與都更蓋新屋,應注意大樓遇強震不倒或強化1F軟弱層的抗震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不動產上漲 房仲:8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創單月次高
下一篇
全國新屋購買面積大縮水 大坪數產品買氣吹冷風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