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建商批土建融禁令鬆綁僅「虛晃一招」?央行回應了

房市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房市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文共887字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即時報導

近期建商頻頻反應,央行購地貸款18個月內動工令是「虛晃一招」、沒有任何一件鬆綁案例,對此,中央銀行官員今(21)日回應,事實上符合鬆綁條件的案例還不少,只不過銀行都是採個案認定,沒有公開且具體的統計數據,才會讓建商誤以為「沒有任何鬆綁案例」。

為避免銀行貸款淪為建商養地囤地的「方便門」,央行下令銀行承做購地貸款時,須要求借款人切結在18個月內動工興建,否則必須回收貸款或提高利率。不過,考量疫情等大環境因素致建商無法如期動工,央行2月8日首度列舉出兩大項目,一是受疫情等大環境影響而發生缺工缺料,或公務機關審照時程較長者,可排除18個月大限的適用。

對於央行購地貸款禁令是否有「鬆綁」案例,大型行庫透露,因公務機關審照時程較長而拖延到開工時間的案例確實還不少,且這樣的案例可出具實體文件佐證,在向央行申請鬆綁時可輕鬆過關。不過,缺工缺料問題較難舉證,銀行通常會視建商的規模與資歷等條件進行評估,以此角度來看,中小型建商確實會比較「吃虧」。

央行官員說明,銀行透過實地訪查,就可得知建商是否有缺工缺料問題,舉例而言,建商若缺工,就必須進行公開招募,如果建商口頭說缺工,實際上沒有任何招募舉動,或態度上並不積極,銀行一定可以判斷得出來。建商是否符合鬆綁條件,央行是交由貸款銀行認定,通常銀行只要提出,央行就會「認」,且案例還不少。此話間接駁斥了建商「虛晃一招」的說法。

此外,建商數度反應,近期缺工缺料、成本高漲,為了規避豪宅門檻,只能修改設計變成小坪數建案,希望能鬆綁豪宅管制規定。官員分析,央行執行房市管制是為了控管銀行信用風險,事實上許多豪宅買家因口袋很深,根本不會使用銀行貸款,如果央行同意放寬標準,恐讓建商以此為宣傳題材、乘機拉抬當地的房屋售價。

官員還說,豪宅價格會帶動周邊房價,容易掀起炒作風氣,因此,自2012年6月央行首度對豪宅「開槍」後,此項管制措施一直延續至今、從未鬆綁過。且豪宅限貸令不僅一直維持至今,2021年12月成數還進一步縮減至四成,足見央行對豪宅的外溢效果(註:豪宅為區域房價指標,會對周邊中低價房屋的房價造成哄抬效果)十分重視,不會輕易鬆綁相關規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300億租金補貼又來了 7月3日起開放隨到隨辦
下一篇
危老改建獎勵將歸零 北市議員提案訂防災都更容積獎勵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