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使用權住宅等於慢性助炒房?財政部澄清:未大量標售國有地

房市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房市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文共1101字

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即時報導

房產趨勢專家李同榮分析政府推動「使用權住宅」政策目的,直指新任財政部長莊翠雲擔任國產署長任內,大量標售公有土地、間接炒高地價。財政部今(6)日澄清,莊翠雲是在2013年至2016年擔任國產署長,當時國產署已執行大面積國有土地不出售政策。

利益歸全民共享 不出售大面積國有土地

財政部表示,行政院2009年10月8日第3165次會議前行政院長吳敦義提示:500坪(即1,650平方公尺)以上國有土地不出售。2012年1月4日修正公布之國有財產法第53條,已明定無預定用途之國有非公用空屋、空地,面積1,650平方公尺以上,不得辦理標售。莊翠雲任職國產署署長之2013年至2016年期間,國產署已執行大面積國有土地不出售政策及法令規定。

此外,報載陸保廠土地標售底價74億未考量社會住宅一節,財政部表示亦屬誤解,陸保廠共分A、B、C、D、E五處基地,其中A(約0.56公頃)、B(約0.9公頃)基地已由台北市政府興建社會住宅,C(約1.59公頃)、D(約1.2公頃)、E(約0.83公頃)基地則經國產署2021年1月27日召開會議,為解決政府推動社宅政策需求並兼顧國家整體財政目的,決議D、E基地由國家住都中心評估規劃作社會住宅使用,C基地則由國產署依國有財產法等相關規定以公開招標設定地上權方式活化運用,標脫後之權利金及地租收入,可挹注國軍老舊營舍改建基金。

財政部表示,國有土地屬全體國民所有,其經營管理之利益歸全民共享,應配合公共利益、國土復育、環境保護等政策目的,並應彈性運用土地使用權以多元釋出方式,創造永續財源。

興辦社會住宅 滿足民眾需求

國產署已配合內政部指示住都中心興辦社會住宅,提供出租25處、10.34公頃土地,捐贈73處、17.12公頃土地及102筆房屋,出售21處、9.73公頃土地予該中心,目前國產署已出租九處、捐贈21處及出售15處土地及捐贈102筆房屋。

國產署並配合保留578筆國有土地、一處國有房地(土地面積75.08公頃,房屋13戶)供內政部營建署及地方政府辦理社會住宅先期規劃。

而媒體近期報導使用權住宅屬營建署規劃業務,據洽營建署表示,仍屬社會住宅政策一環,營建署將另提供篩選土地條件予國產署,國產署後續配合提供所需國有土地。

另國產署為配合推動住宅政策及增加活化利用國有閒置房地管道提升效益,2022年下半年新建立國有非公用房地標租與符合「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規範之租賃住宅包租業,由其轉租與次承租人居住使用之機制,將於今年上半年辦理首批國有房地包租公告作業,期透過國有房地包租機制,擴大租賃住宅市場供給,滿足民眾租屋需求。


延伸閱讀

內政部防國宅炒作 雙北擬推長期使用權住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曾要求新北不成核廢永久貯存場 侯友宜:政府置之不理
下一篇
明星咖啡館都更 價值衝110億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