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房產雷達/房市真不妙? 專家揭近20年「打房輪迴」最終結果

本文共1036字

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專家表示,頻繁打房對市場造成過度扭曲,選後又得振興房產經濟,可謂勞民傷財,更重要...
專家表示,頻繁打房對市場造成過度扭曲,選後又得振興房產經濟,可謂勞民傷財,更重要的是,政府刻意以政策企圖影響「房產經濟週期」,選後新政權就必須付出擴張政策。 記者游智文/攝影

受通膨惡化影響,過去一年景氣低迷,房市明顯降溫,然而政府打炒房卻不停手。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表示,這是近20年國內常見的打房輪迴:大選前政府亟力打壓房地產安撫民怨,大選後則祭出各項利多,以調解被扭曲的市場。

他斷言,這次一樣會歷史重演,政府選前針對房市採取種種不當緊縮政策,將破壞房產經濟周期,整體經濟也會付出代價,因此在大選之後,新上台政權政策就會從緊縮轉為擴張,祭出利多,房市又會回復成長。不過,由於基期相對已高,預料會溫和成長。

推薦

李同榮表示,國內房市從2018年即進入第六循環,2022已到技術循環末升段降溫之際,然而政府卻修法平均地權祭出五重拳打房。

選前緊縮打壓房產 選後擴張祭利多

政府會這麼做,主要是政治選舉考量。學術界有所謂「政治景氣循環理論」,即執政者透過緊縮、擴張兩種手段,操控經濟,以利選舉。應用在房地產政策時,通常是大選前緊縮、打壓房產,以安撫民怨,大選結束後則採取擴張房產政策,以調整先前被扭曲的市場。

例如2000年總統大選之前,前政府對房產信用嚴格管制,大選後,陳水扁政府為解救金融逾放比過高的危機,連續兩年以八千億利息補貼方式,拉房產救金融。

又如2012總統大選前,央行選擇性區域限貸與財政部2011年課徵奢侈稅,大選後房市在價量背離中卻死灰復燃。2016年總統大選前,政府公布課徵房地合一稅,並課徵囤房稅,大選後就公布前瞻建設,公共工程與交通建設擴張,房價也因此再展多頭氣勢。

歷史在重演 房市不會泡沫破裂

如今面臨2024總統大選,政府政策除了央行4限貸、財政部房地合一稅2.0,在房市已轉弱降溫的同時,內政部又推出平均地權修法五重拳,在在顯示政策企圖影響「房產經濟周期」,歷史正在重演。

李同榮表示,西方先進國家因市場成熟度較高,政府比較尊重市場機制,鮮少對房市頻繁的提出打房政策。

反觀台灣近50年來,從未開發、開發中國家,前三十年經濟成長率幾乎平均在二位數,當然長線房價會大多處於多頭,房價以數倍的漲幅成長,也是全球開發中國家房市發展的正常趨勢軌道。

他表示,近二十年來,台灣因科技業帶動,逐步邁向已開發國家行列,經濟成長也有不錯表現,以目前第六循環而論,大台北地區漲幅並未超過50%,中南部基期較低,平均漲幅也未超過一倍,部分縣市漲幅雖超過一倍,但不能解讀為房產泡沫化。

他表示,頻繁打房對市場造成過度扭曲,選後又得振興房產經濟,可謂勞民傷財,更重要的是,政府刻意以政策企圖影響「房產經濟週期」,選後新政權就必須付出擴張政策。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首批國有房地包租5月開標 中南部22戶共74.8萬元
下一篇
合庫金看房市 量縮價緩跌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