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評論:高樓拔地起 我們想要怎樣的天際線?
都市林立的摩天大樓往往被視為城市高度發展的象徵。在台灣,超過120公尺以上的大樓,就有150棟以上,且絕大多數集中在雙北、台中、高雄等地,一棟棟高樓,連成具摩登氛圍的城市天際線。
近期媒體報導,由於2018年中央放寬高樓環評相關法規,120公尺以內的大樓建造,可以不須經過環評,使建商興建高樓意願增加,因此近年高雄的摩天大樓數量突然暴增。
在高雄,近三年來開工的25層以上高樓,2018年為4棟,2020年為13棟,增加超過三倍,而光是這三年,高雄就已累積有29棟高樓開工,其中最高的更有46層樓。
高樓的興建,一般而言需要經過都審和環評,被不少業者視為曠日廢時。2018年,環保署修訂了《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原本規定,高度100公尺以上的住宅大樓,或70公尺以上的商辦大樓,都須實施環評,後來放寬為高度120公尺以上才需環評。規定鬆綁,確實讓蓋高樓的程序簡化不少。
城市人口眾多、產業多樣,可開發素地卻越來越少,因此能讓人口聚集在同一基地、不同樓層的集合住宅、集合辦公空間,對城市而言具有高度效益,蓋大樓確實是大勢所趨。然而,住展房屋網還是認為,即使政策鬆綁,審慎評估環境敏感度、以及整體城市風貌,仍然是重要的。
一般而言,高樓的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中,會將日照、風場、交通等因素納入討論,並確保施工的噪音、污染物排放不會過度影響環境。但環保署2018年的法規修正說明中,卻只模糊提及放寬標準是由於「都市發展及建築技術提升」,而沒有解釋所謂的「技術提升」,是否真能改善大樓營造對環境的影響。
未經審慎評估就建設的摩天大樓,可能使城市風貌面臨改變,間接影響民眾對鄉土的認同。例如,在宜蘭頭城,前幾年落成的一座29層樓摩天大樓,就讓不少宜蘭居民感到可惜,認為它破壞了蘭陽平原的天際線,某些角度更遮擋了對宜蘭人具有象徵意義的龜山島。
除了對景觀、日照、風場的影響,過於密集的高樓也可能對鳥類造成危險。過去便有研究報告指出,全美國每年最少有一億至十億隻飛鳥,在飛行時撞到高樓而死亡。德州更曾在2017年出現400隻候鳥集體撞樓死亡的「離奇鳥案」。
台灣由於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優勢,過去一直有大批候鳥過境渡冬。政策寬鬆帶來建設誘因,若未來高樓過度密集,難保不會發生類似的狀況。住展房屋網認為,中央鬆綁法規的出發點絕對是良善,除了便民,更鼓勵建設以帶動城市發展。但發展的同時,也得重新思考:我們想要怎樣的天際線?應該如何和既有的生態環境共存?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住展房屋網》官網;《住展房屋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 逃命了!預售屋換約求售暴增7000件 房價下修2021-04-20
- 市調機構統計 Q1全國新建案推案量減價漲2021-04-17
- 永和大陳社區重建露曙光 住戶參與公辦都更意願破6成2021-04-20
- 包租代管成效六都第一 鄭文燦:下階段再推3400戶2021-04-20
- 雙北南遷潮!台中七期豪宅磁吸補強北客買房占比破30%2021-04-20
- 打炒房第二戶限貸五成?李同榮:鷄蛋碰石頭2021-04-20
- 北區預售屋去年查獲34漏稅案 逾半在新竹2021-04-19
- 央行緊盯房市 楊金龍:必要時不排除第三波管制2021-04-19
- 愈打房愈想投資?不動產抗跌保值認同度竄高2021-04-19
- 央行立院報告 楊金龍:我年輕時也買不起房2021-04-19
- 楊金龍今立院備詢打炒房有後續?內政部:不設停損慎考量2021-04-19
- 吳德榮:舒力基22日外圍環流造成東半部有明顯降雨2021-04-18
- 台中海線房市發燒「佳福柏斯市」買房抽百萬遊艇受矚目2021-04-17
- 移居造就宜居 台北人口減少是好事?2021-04-16
- 如果這件事沒改變 投資客還是回頭買房2021-04-16
- 新北最新房價指數 淡水創5年高點2021-04-16
- 是生技還是物流?產業發展須沉穩規劃2021-04-16
- 內政部表態 支持社宅及公益房東三稅減免2021-04-16
- 「桃中南高」去年買氣噴發 交易棟數逾近15年均量2021-04-16
- 不只台積電載水的勤美之森 這豪宅水質也可供民生用水2021-04-16
- 民團籲社宅租金全國一致 提高保障弱勢比例2021-04-16
- 公布民版住宅法草案 民團籲社宅租金定價基準全國一致2021-04-16
- 全台Q1房市價照漲 網友罵:這種打法根本沒用2021-04-16
- 北台新建案Q1全面漲價 專家估還有高點2021-04-16
- 高雄、台南社宅監造今招標 總預算近1.8億元2021-04-15
- 打臉政府打炒房 首季北北桃竹基新建案價格全面上漲2021-04-15
- 內政部擬修法降公設比 賴正鎰:政府為何管那麼多2021-04-15
- 小螺絲立大功 金屬製品業從員工人數全國製造業第二2021-04-15
- 工業用水占比低 王文淵籲政府思考分配合理性2021-04-15
- 國泰建設溢價7成 得標二重重劃建地2021-04-15
- 住展:北台灣新屋預售屋多走揚 北市首季重返9字頭2021-04-15
- 打房真的沒用!Q1房價暴走 北市重返9字頭2021-04-15
- 內政部擬修法降公設比 賴正鎰:根本來亂的2021-04-15
- 活化資金運用 中石化決議釋出高雄3筆亞灣土地2021-04-15
- 北市1月房市交易總額降 價格微升2021-04-14
- 住展評論:業者被查到不想說 房市透明度走倒車2021-04-14
- 每坪215萬!神秘客砸5.7億現金買信義區豪宅2021-04-14
- 中央二階社宅870戶 北市嗆灌水還一半流標2021-04-14
- 內政部轟北市:不當質疑中央社宅政策 只會加速民眾逃離2021-04-14
- 房地合一2.0上路房產會慘?專家:四種可能2021-04-1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