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展評論:公衛質量提升 比自宅防疫更重要
從農曆年前後開始,新冠肺炎疫情確實延燒了近一季時間,其影響層面之廣及大,確實是事前難以想像的;儘管現在看似緩和,但相關專家多認為,這隻病毒很可能會和流感一樣,在可見的未來之內繼續存在,影響人類的生活及社經發展。
那麼這個21世紀目前為止最強大的傳染病,是否也會改變房地產商品的型態或概念?一般認為,如同發生地震後,耐震建材或結構會一時成為營建顯學一樣,無論17年前SARS或現在的新冠肺炎,也都在房市商品端中吹起一股防疫風。
不過相較於強調耐震或建築結構安全,近期自詡有防疫效果或規劃的建案,其實沒有想像中多;就目前來看,大概只有一些市郊的別墅透天產品,會利用所在環境條件強調健康概念,又如喊出南港天價的「世界明珠」,則強調使用室內換氣過濾設備等建材配備,來達到所謂的防疫效果。但說實話,這也只是業者自己單方面標榜,並沒有一個客觀標準來衡量其真偽。
因此很顯然,防疫概念之所以沒有被房市業者拿來當作行銷工具,很大原因其實是,相較於這幾年竄起的綠建築、智慧建築或是耐震建材配備,防疫或公共衛生顯然是更為專業,甚至深奧的領域;尤其前面幾項,甚至還都有官方認證標章,相關建材配備發展也相對成熟許多。
尤其,要真正成功對抗看不到、無孔不入的病毒傳染源,並不是只要在自宅裝了多少過濾或防護設備就算數,而是公共環境必須同時達到一定標準;如公共衛生下水道接管率,甚至是自來水管線是否定期清淤等等。否則家裡設備再怎麼先進,要是外在環境條件惡劣,也是無濟於事,畢竟一般時候人們不可能足不出戶。
就以上這樣的標準來看,就算短期台灣防疫成績斐然,但待疫情緩和後,還是有很多必須要補足的部分。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住展房屋網》官網;《住展房屋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新聞
- 國有地上權夯 分三批招標2021-02-28
- 高齡化 以房養老逆勢降溫2021-02-28
- 四大指標案 下半年登場2021-02-28
- 五大房仲交易量 勁揚2021-02-27
- 房市熱 1月房貸餘額大增逾9%2021-02-27
- 春節淡季影響 房仲:2月交易量略減2021-02-26
- 收取土地買賣違約金 應報繳5%營業稅2021-02-26
- 陶朱隱園賣多貴?有實價登錄仍「看無」2021-02-26
- 台南公寓增設電梯 最高補助216萬2021-02-26
- 寶高園區下周公告招商 半導體產業進駐無緣2021-02-26
- 比特幣漲得比房價還兇 耗電量也攀高2021-02-26
- 退休族不缺錢?以房養老貸款增幅趨緩2021-02-26
- 提供87個職缺!北市府就業甄選月薪最高64K2021-02-26
- 住展評論:高樓拔地起 我們想要怎樣的天際線?2021-02-26
- 新北發展太陽光電 年產500戶家庭用電2021-02-26
- 新北這裡房價「12345」 跨區買房夯2021-02-26
- 大坪數還在賠!黃子佼鄰居賣屋虧1625萬元2021-02-26
- 實價登錄2.0 拚7月上路2021-02-26
- 囤房族首度現形 去年全台48萬人囤房2021-02-26
- 1月新增房貸 十年同期最多2021-02-26
- 北台新建案銷量 七年新高2021-02-26
- 財政部首度公布「囤房」情形 全台48萬人擁非自住住家2021-02-25
- 實價登錄2.0目標7月上路 賴正鎰盼給業界緩衝期2021-02-25
- 北部空氣品質差26日午後緩解 228連假先雨後晴2021-02-25
- 1月新承做房貸大減百億 央行:打炒房有效果2021-02-25
- 蝸居時代來臨? 台北房屋坪數縮水中2021-02-25
- 疫後法拍屋不增反減 突顯房產優勢2021-02-25
- 不怕央行限貸令?帝寶幫、公司法人大戶擲上億元買豪宅2021-02-25
- 實價登錄2.0 內政部:希望7月1日正式上路2021-02-25
- 內政部:不排除再發動聯合稽查 實價登錄修法拚7月上路2021-02-25
- 北台灣建案去年平均銷售率寫7年高 新竹買氣居冠2021-02-25
- 2021首宗億元宅 帝寶幫砸2.78億元買下頂禾園2021-02-25
- 去年北台灣新建案平均銷售率近六成 創七年新高2021-02-25
- 領頭羊回來了!北台灣建案銷售率創七年新高2021-02-25
- 買爆!去年全台購屋2.4兆元 北北桃皆創五年新高2021-02-25
- 興富發台中再獵地 砸28億元購地蓋小豪宅2021-02-25
- 興富發房屋銷售 兩月賣73億2021-02-25
- 房產所得計算 看出各區漲勢2021-02-25
- 去年售屋 今年繳稅增加2021-02-25
- 政府禁紅單轉售 興富發:網路揪團購屋再轉手算嗎?2021-02-2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