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41字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新聞雙周刊指出,美國股市自2025年2月底以來明顯回檔,加上經濟政策沒有明確方向,導致企業信心大幅受挫,市場對於「川普式衰退」(Trumpcession) 的憂慮升溫。若從近期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指美國經濟需要經歷一段「排毒」(detox)期,以擺脫對政府支出依賴的言論來看,市場信心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對全球股票市場的前景仍保持樂觀,看好英國、日本及新興市場的潛力。
在產業方面,看好金融、醫療保健、原物料及工業與公用事業類股。亞洲市場看好中國大陸、南韓、新加坡和印尼;產業面看好通訊、科技、民生必需品及非必需消費股。
儘管近期股市持續震盪,看好金融類股成為美股的新上漲動力。實際上,今年以來的金融類股表現已超越「美股七雄」。美國大型銀行的業績非常出色,大多數銀行的業績普遍高於預期。重要的是,先前表現低迷的投資銀行業務開始復甦,但股價可能尚未完全反映。不過,美國銀行股並沒有那麼便宜,在川普政府可望鬆綁監管、以及利率走揚的環境下,今年料仍將穩健成長,美國主要銀行仍有潛力。
反觀美國科技股,受到政策不確定性升高、經濟成長放緩及估值過高的影響,美股七雄(Magnificent 7)近期表現欠佳,基本面難以支撐其估值,導致「七雄」淪為「七熊」(Lagnificent 7),進一步加劇近期美股的回檔壓力。對於美股整體的投資評等下調至「中性」,美國科技類股和非必需消費股的投資評等則下調至「負面」。
持續看好歐洲銀行股與整體金融類股。在道瓊歐洲Stoxx 600指數成分股2024年第4季的企業獲利中,金融類股的獲利貢獻最高,現金回報也相當可觀,預期今年成長動能穩健。
歐洲金融股估值不論從歷史平均、或與其他市場相比,估值均十分便宜。儘管面臨美國同業的競爭,但大環境仍然對其有利。中期而言,歐元區財政政策鬆綁、歐洲央行維持寬鬆政策、俄烏戰爭可能停火,再加上德國提議史無前例地鬆綁「債務剎車」規則,以提高國防和基礎設施支出,也可能扭轉經濟低迷之勢,皆讓歐股有很大的表現機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