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49字
隨著美國9月降息機率提升,美元指數過去一個月走勢放緩,有利於緩和今年以來新興貨幣貶值壓力,且從新興經濟體整體通膨狀況來看,多數國家的核心通膨有持續放緩的跡象,搭配殖利率高於歷史平均,新興市場企業債券的整體投資價值浮現。
PGIM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黃相慈指出,從全球法人資金動向,也可看出對新興企業債的信心度明顯提升,今年來新興市場債券和股票分別流出145億美元和61億美元,流出幅度已連續第二年收斂,且第2季流出幅度相較第1季也出現縮減趨勢。
黃相慈表示,以收益面來看,目前資金逐漸流入新興債市之際,以近7%的殖利率來說,高出15年歷史平均5.78%,也優於美國投資級債的5.33%,搭配整體發行人財務狀況持續改善,確實持續吸引較保守資金的目光焦點,惟各國財政狀況或政治風險不同,仍需審慎選擇市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黃相慈表示,統計2002年至2018年來的數據,若於新興市場企業債殖利率相對高點進場投資,持有一年、兩年的總報酬率可達到兩位數之多,分別來到23.6%、32.7%;若將時間拉至近十年內的數據分析,持有一年的總報酬可來到約12%,持有兩年總報酬更是達20%的亮眼水準。
事實上,新興市場企業債能有如此底氣,也是有經濟面與企業獲利成長支持,黃相慈分析,今年的新興市場經濟成長預測上調至4.2%,與此同時,全球經濟成長亦呈現上調,搭配全球通膨及成本放緩及利率下降,新興市場企業的整體營收和獲利將會於2024年實現成長趨勢。
若從企業槓桿變化分析,2023年新興市場企業總槓桿率上升0.2倍至2.3倍,而淨槓桿率上升0.1倍至1.2倍,該數據仍接近過去15年範圍的低檔水位,雖然近年來受到美國升息影響,利息成本有所上升,但新興市場企業的債務水準在過去三年依舊保持相當穩定,總債務每年僅約成長2%至3%。
從整體與各區域的新興市場債違約率分析,黃相慈說明,年初以來新興市場企業非投等債違約率與成熟市場水準相仿,而進一步細看亞洲與拉丁美洲的非投資級債違約率,分別為1.6%、1.3%,雙雙低於全年違約預測,若此趨勢持續,今年新興市場企業非投資級債的違約率將有望自4%下修為3%;若檢視新興市場主權債,則是今年來沒有出現債券違約的水準。
整體而言,黃相慈認為,有利的經濟環境加上強勁的基本面和技術面,持續推動新興市場美元計價債券利差收斂,而歷經前幾年惡化,新興市場主權債信用面已改善許多,今年信評公司評級有73%為正向,看好新興市場企業基本面相當具有韌性,槓桿率低於成熟市場國家企業,通膨降溫也使其成本下滑,利率見高點也將有利於未來企業利潤率及利息覆蓋率等表現。
操作心法
●聚焦美元計價標的 避免影響績效
藉由挑選出成長潛力較大及財務體質較佳之新興市場企業債券,以獲得額外的信用風險利差契機,其流動性及償債能力皆較新興市場非投資等級企業債券更佳,此外,選券主要聚焦美元計價之新興市場企業債券,避免匯率波動影響績效表現。
投資小叮嚀
●分散產業及發行人曝險
新興經濟體整體通膨狀況顯示核心通膨有持續放緩的跡象,但部分商品價格如能源價格仍偏高,侷限新興國家央行的降息空間,因此後續投資策略宜持續分散產業與發行人曝險,避免單一事件風險影響投組表現。
●持有適量現金
持有適量現金,待市場修正時加碼具投資價值的債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