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基建基金 抗震優選

提要

各國推動淨零排放 全球供應鏈重新調整 將帶動相關建設 類股成資金避風港

本文共861字

經濟日報 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美國矽谷銀行及歐洲瑞士信貸接連爆雷,撼動全球金融市場,所幸政府機構提供緊急救援帶動市場反彈。資產管理業者表示,基礎建設股票3月來表現抗震,近一年不跌反漲,主要國家推動淨零排放目標,帶動相關建設,成為股市震盪期資金避風港。

統計至20日,3月以來全球金融股重挫近10%,拖累全球股市下跌1.26%,史坦普全球基礎建設指數僅小跌0.43%,即使近一年歷經俄烏衝突、高通膨、央行大幅升息及經濟衰退擔憂等挑戰,2022年以來史坦普全球基礎建設指數仍上漲0.9%、領先全球股市下跌15.6%,表現強勢。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基礎建設產業提供生活和經濟活動必須服務,獲利、現金流量和股利的可預測性高,且能轉嫁通膨和利率風險,在波動環境中常扮演資金避風港角色。

此外,因應全球朝2050淨零排放的政策目標,讓基礎建設產業除防禦之外更多了成長動能。

據國際能源署2050年淨零排放報告預估,每年電力產業資本支出將從8,000億美元增長至2.5兆美元,公用事業未來數年平均獲利年增率預估將介於5%至8%,讓基礎建設產業兼具高股利、股利穩健成長和股價增值的三重利基。

美盛凱利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經理人尚恩.赫斯特指出,美國宣布通膨削減法案(IRA)以來,吸引許多歐洲、亞洲或美國公司到美國生產製造,共20個新的乾淨能源製造設施或擴建計畫推出,預期2030年前將額外增加2,700億美元投資,歐盟近期也宣布歐盟綠色產業計畫獎勵企業投資。

全球供應鏈重新調整需要新的基礎建設支持,而在地化或區域化生產也將帶動額外的能源及發電需求,基礎建設產業將優先受惠。

第一金全球水電瓦斯及基礎建設收益基金經理人林志映指出,今年初市場預期利率上升壓力減緩,資金湧向跌深的科技股,先前逆勢抗跌的公用事業類股被獲利了結,屬短期資金移動現象;近期在歐美金融機構爆雷下,股價表現持穩。林志映表示,基建產業目前評價相對其他類股合理,從長期投資角度來看,基礎建設屬於必要性資產配置,是穩健型投資人可考量的核心資產配置重點,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之際應適時加碼,提高長期穩定的整體資產組合表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八檔台股商品 買氣上升
下一篇
台股ETF火紅 績效衝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