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基建浪潮再添新軍 滙豐全球基礎建設收益基金3月21日展開募集

本文共752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賢龍/即時報導

2018 年中美貿易戰開打、2020 年疫情崛起、2022 年烏俄戰爭,近幾年逆全球化與保護主義聲浪興起,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基建計畫;據統計,未來 20 年全球基建支出預估上看超過 70 兆美元,基建投資的大未來,充滿無限商機。

看好基建投資潛能,國內投信業者自去年起紛紛發行相關基建基金,其中滙豐全球基礎建設收益基金於日前經主管機關核備生效,將自 3 月 21 日正式展開募集,後續還有富蘭克林華美全球基礎建設收益基金亦在主管機關送件中,這波基建投資浪潮可望持續延燒。

滙豐全球基礎建設收益基金經理人劉柏廷指出,近年來市場大咖如 KKR、布魯克菲爾德( Brookfield )及阿拉斯加、紐約州等州退休年金等,積極大舉注資基礎建設基金,2010 年至 2021 年底資產管理規模增加逾 8 倍,顯示全球資產管理持續加入基礎建設的投資熱潮。今年此類基金募資寫下新高,顯示投資機構看準太陽能發電、電信塔、數據中心等基礎建設事業在通膨竄升之際仍能蓬勃發展。

劉柏廷說,基礎建設類股具有對抗通膨的效果,觀察自去年以來的通膨危機,加上俄烏戰爭所帶來的衝擊,俄羅斯無預警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使得當地電費價格飆漲 10 到 12 倍,對民生日常造成直接衝擊。在這種情形之下,許多類股都是通膨的受害者,但基礎建設類股是少數能從通膨受惠的。像是水、電、瓦斯類的防禦型資產,屬於政府特許行業,也是民生必需項目,因此較不受景氣影響,價格也能隨著通膨上升適度調整。

滙豐投信指出, 在萬物齊漲的環境下,尋求妥適的資金去處也變得格外重要。在去年多空衝擊之下,基礎建設因擁有「轉嫁通膨」的獨特優勢,在眾多類股中表現突出。投資人與其猜測何時停止升息、軟硬著陸等時機,投資於較不受景氣影響且有機會對抗通膨的基礎建設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022 年以來相關基礎建設基金一覽表
2022 年以來相關基礎建設基金一覽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股多重資產 價值浮現
下一篇
美股Q4市場風險有限 科技領航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