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023年升息延長賽 元大投信:再升息是債券買點不是賣點

本文共1146字

經濟日報 記者黃力/即時報導

今周刊日前舉辦「2023全球投資趨勢及契機」論壇,邀請國內龍頭資產管理業者元大投信,及旗下包含台灣債券ETF人氣王元大美債20年(00679B)所追蹤指數-ICE美國政府20+年期債券指數的洲際交易所集團(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ICE),分享最新投資看法,聚焦優質債券投資價值。

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表示,2023年投資焦點有三:第一,美國這一輪升息循環近終點;第二,景氣持續趨緩但可能具有韌性;第三、通膨數字回落但可能難以回到過去低水準。因此,建議從過去股票資產交易導向轉向股債資產配置,有效分散風險與波動。

劉宗聖指出,台灣ETF市場規模約2.5兆元,其中有1.3兆元是債券,超過230檔ETF中,有近100檔是債券ETF,但債券ETF的受益人僅18.5萬人,相較0050、0056兩檔受益人就逾150萬人,顯見多數投資人對債券ETF相對陌生。不過隨著美國公債殖利率大幅攀升,帶動債券ETF配息水漲船高,讓原本由法人為主的債券ETF市場,在一般投資人間掀起熱潮人氣爆發,根據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統計,元大美債20年(00679B),2022年投資人數自8,262人成長至51,088人,年增數與總人數均為債券ETF第一。

元大美債20年(00679B)於證券市場掛牌交易,投資人看名稱就能了解其投資於被視為無風險資產的美國長天期公債,目前1張價格僅約新台幣3萬元,可以零股交易也能定期定額,債券ETF因其配息收益計入海外利息所得,適用個人最低稅負制,一般投資人新台幣670萬元內可免稅,且因其配息來源屬於境外所得,故免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是集合固定息收及眾多優勢的產品。

今周刊董事長謝金河表示,觀察美國長年以來的利率水準可以發現,美國偏好低利率環境,尤其美國債務已達31.4兆美元爆表情況下,高利率則需支付高利息。過去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時期,基準利率最高是9.75%、柏南克時期最高則是5.25%,且在利率高檔後停留時間通常也很短。這次推測先用暴力升息撲滅通膨,並營造降息空間,既然升息接近終點,債市就不用太害怕。

洲際交易所集團(ICE)亞太區負責人Magnus Cattan指出,2022年全球投資級債出現罕見大跌,絕大部分原因來自利率環境走升,而不是違約率增加下的信用利差擴大,在近期已可觀察到市場資金流入長天期公債,今年來各類型債市普遍呈現上漲表現。

根據ICE沙盤推演資料,對於一個以美元計價的債券投資組合,今年儘管通膨高檔、利率上揚的威脅續存,但影響債市報酬率較大的因素以匯率為主,整體來看美國公債、投資級債憑藉其防禦性資產特性,及較以往顯著為高的殖利率,如2022年底美國國債指數收益率4.3%,遠高於過去5年歷史水平的1.7%,都將持續吸引市場資金興趣。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群益道瓊美國地產 有潛利
下一篇
台股基金五強 大風吹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