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15字
儘管近期科技股表現強勢,但仍有不少資金轉向醫療保健等防禦族群布局。法人指出,重點藥物包括阿茲海默症等新藥,由於今年已獲FDA藥證,相關新藥股投資前景看旺,大型生技股表現持續看好。
另外,2020年初以來,生醫產業內的各項大型併購案陸續出籠,中小型生技股併購機會仍然存在,正面利多題材也增加,投資人可擇機布局生技醫療基金,掌握產業後市行情。
台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經理人黃俊晏表示,醫療與藥品等價格漲幅長期高於整體通膨,奠基於醫療保健產業的剛性需求,長線具備成長動能。醫療產業目前不但是全體 共同基金註 小詞典 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Mutual Fund)是指集合一群人的資金,投資於股票、債券、貨幣市場或其他資產的投資工具。共同基金能夠讓一般投資者人參與由專業經理人管理的投資組合,基金投資人按照投入的資金規模,獲得基金的收益或遭受損失。 超額配置最多,也是2022年第3季以來加碼最多的產業,資金簇擁之下,醫療產業的超額配置達2.7%,為2014年以來最高。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呂丹嵐強調,市場對醫療產業的聚焦已由 COVID-19註 小詞典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是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導致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最初在2019年底時於中國大陸湖北省武漢市出現,隨後在2020年初迅速擴散至世界各地,形成一場全球性的大流行。截至2021年6月底,全球累計確診個案高達1.79億例,並有逾389萬人死亡,是人類歷史上大規模流行病之一。 這場疫情導致各國社會活動嚴重停頓與混亂,並使經濟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衰退,直至2021年各地開始施打疫苗才見緩和跡象,但各式變種病毒的出現及擴散,又帶來難以預測的新危機。 疫苗及治療藥物,轉回至更多其他新技術的發展推進,包括基因療法、基因編輯、細胞療法、免疫腫瘤療法等,將為整體產業帶來創新商機。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游信凱表示,2023年全球總體經濟遇逆風,衰退陰霾籠罩高利率投資環境,讓生技股或仍未獲利的中小型新藥股,股價面臨基本面重估壓力。
不過,部分臨床處於後期階段、產品具市場成長趨勢、或切入大廠忽略的利基新藥市場,以及公司 本益比註 小詞典 本益比 本益比(Price-to-Earnings Ratio, P/E或PER)的計算方式為:股價/每股盈餘(EPS)。在中國大陸習慣稱為「市盈率」。市場一般將本益比視為評估股票價格是否合理的參考指標之一。 低,股價具低估值優勢的「璞玉型」生醫股,現階段投資價值浮現,長線投資吸引力大。
特別是全球重量級阿茲海症新藥,1月已獲FDA審核過關,未來相關阿茲海默症在研新藥的藥廠股價,也將有機會出現成長機會,預計新藥題材仍是帶動股價成長的催化劑,重點個股的股價仍有機會續創新高。
另外,游信凱預估,生醫產業併購將激勵股價利多,也為生技醫療類股中長線成長增添柴火。展望2023年,全球生醫產業具成長前景伴隨美股震盪向上,未來生醫股價有機會回復基本面表現。建議投資人值得透過單筆投資或 定期定額註 小詞典 定期定額 定期定額又稱為平均成本法,是指每隔特定的一段期間,就投資固定金額於某資產的投資方式。以機械式的規律方式進行資金的投入,除了逐漸累積投資資本,也能在市場下跌時降低單位成本,累積持有單位數,適用於長期投資。 方式,第1季可以優先布局全球生技醫療基金,掌握生醫多元次產業獲利機會,中長線獲利表現相當值得期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