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錢進東協 鎖定三題材

提要

內需旺盛、股價合理、轉單效應催動商機 法人看好投資潛力

本文共814字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東協去年表現優於北亞,今年以來表現不一。法人表示,東協中長期經濟成長動能強,投資潛力佳,投資人可鎖定內需旺盛、股價合理、轉單效應等三大主題布局。

經歷2022年多項利空後,幾乎各國都已經下修經濟成長率。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東協去年有5.2%的經濟成長率,今年經濟仍可望成長4.3%。隨著通貨膨脹壓力逐漸緩和,東協多國的央行利率也回升至疫情前水準。

首域盈信東協全市值基金投資團隊認為,產業配置宜以日常用品為主,金融業為輔。東協內需消費力強勁,日常用品產業具有商機。此外,新興國家為了發展基礎建設,企業要擴廠接收更多訂單,作為資金提供者的金融業也不可或缺。

國泰投顧指出,東協國家的人口年齡較成熟國家年輕,對比中國大陸也有優勢。以 2021 年人口年齡中位數來看,東協約30.3歲,低於中國的37.9歲,台灣的41.3歲。人口紅利不僅可以增加勞動力,也有利於內需消費增長,支撐實體經濟發展。

就股價評價面來說,彭博資訊統計,東協主要國家目前的預估本益比都處於十年平均之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越南更是在近十年最低點。國泰投顧分析,如果東協基本面持續成長,企業盈餘有望增強,預期可帶動整體股市表現,評價面也具備均值回歸潛力。

國泰投顧指出,東協十國的人口超過6.5億人,人口年輕且勞動力價格較便宜,無論出口(製造業轉單)或內需(龐大消費力)都具備優勢,可望受惠於去中化的轉單效應。

越南股市去年大跌逾三成,居東協之末,今年則領漲東協。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表示,越南1月採購經理人(PMI)指數優於12月,今年在中國放寬限制的條件下,市場需求有望轉強。越南長期經濟成長值得期待,但短期波動難免,定期定額仍是最佳投資方式。

目前國內核備的東協相關基金以東協區域基金最多,約十檔,主要布局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少數也著墨越南等更新興的市場。另外,也有上述市場的單國基金、新馬為主的雙國基金、搭配中國的更大區域基金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摩根士丹利連續九年蟬聯《機構投資者》全亞洲研究團隊排行榜榜首
下一篇
A股利多 投資價值浮現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