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通膨警戒線該調整?財經學界這樣看

本文共569字

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台北即時報導

全球飽受高通膨之苦,「2%」仍是最適通膨率嗎?台大經濟系教授樊家忠、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為,2%是經驗法則,美國也是奉行這個標準,若持續下去基本上可保持整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動態穩定狀態。不過,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則指出,隨氣候變遷造成糧食短缺、綠色通膨等環境變化因素影響,應適度放寬2%的通膨警戒標準。

去年世界各國物價上漲令人咋舌,不僅美國通膨率一度衝破8%,歐洲更狂飆至二位數,去年6月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也高達3.59%,國內外開始出現是否該調整2%通膨警戒線標準的聲浪。

樊家忠表示,通膨警戒仍訂在2%標準,在那個還境下不會有太大波動,貨幣金融的運行也較容易預測,無論是做生意在定價上,或要進行投資決策也較方便,如果是訂在7%、8%,那變動會非常劇烈,也可能會妨礙經濟活動。

樊家忠還提到,2%通膨警戒線是經驗法則,美國也是以此為標準,過去30~40年間運行的也非常好,美國是成熟的發達經濟體,台灣也是比較高所得的國家,反倒是中低所得國家就應該考慮調整2%通膨率目標這個數字。

吳大任指出,台灣還是可以2%來作為抑制通膨的目標,我們大概不太需要變動,因為台灣去年即使出現連續五個月CPI年增率超過3%,但其實距離並不遠,回到2%以下是有可能達成的,且以2%來作為分界點,有它的意義,美國就有比較大修改它目標區間的需求。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Fed升息已近尾聲?四大首席經濟學家、風控長這樣看
下一篇
金控投資帳 拚本季翻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