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30字
全球經濟是否進一步走弱,是今年投資市場最大關注焦點。根據歷史經驗,1980年以來六次衰退期間,醫療產業盈餘變動仍能維持正成長,抗震力強。
醫療保健產業無論景氣好壞,都屬於必要支出,不太受景氣影響,在目前市場大幅震盪格局下,為絕佳資金避風港,法人建議優先布局。
台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經理人黃俊晏指出,醫療與藥品等價格漲幅長期高於整體通膨,奠基於醫療保健產業的剛性需求,長線具成長動能。醫療產業目前不但是全體共同基金超額配置最多,也是去年第3季以來加碼最多的產業,資金簇擁下,醫療產業的超額配置達2.7%,為2014年以來最高;近一個月來看,醫療與生技ETF資金流入居前,細分醫療子產業來看,市場長期配置健保公司,今年則加買生技,反應市場資金追求穩定與防禦的需求。
黃俊晏表示,長線來看,在肺炎疫情延續及高齡化時代來臨,全球生技產業需求持續攀升,預期未來三年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大陸等主要國家的每人醫療支出持續上升,最大動能除疫情外,還有高齡照護、預防醫療、智慧健康等需求攀升。觀察美股一年以來每日漲跌幅超過1%的天數超過120天且仍在上升,顯示市況仍不算穩定,後市變數仍多,防禦性佳的醫療保健產業仍將是資金最佳避風港。
若金融情勢持續寬鬆,中小型生技、檢測服務、生命科學工具可望表現較佳;若金融情勢再度轉嚴峻,大型生技、製藥、健保公司仍較具防禦性。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認為,醫療生技產業的防禦與成長雙重特性,往往能於經濟衰退期間展現抗衰退、股價抗跌優勢。隨去年的拉回修正,MSCI全球醫療指數相對於MSCI全球股價指數股價評估仍處於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相對低點,看好未來市場有望逐步反應醫療業的創新研發動能,不妨逢低布局具成長潛力的生技公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