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52字
2022年對全球金融市場而言,最重要的影響包括高利率、高物價,還有全球升溫暖化等現象,觀察這一年標普500各產業指數的表現,除能源價格攀升產業領漲外,公用事業、必需消費及健康照護等產業亦見逆勢抗跌。
第一金投信表示,今年表現抗跌的公用事業基建類股藉由投入轉型成本,力抗高物價、高息、高溫等三高環境,成為2022年金融市場搶眼投資標的,公用事業股具備物價連動、通膨轉嫁能力高,更在全球力推能源轉型、淨零碳排等政策與資金加持下,挹注產業轉型投資動能。
第一金全球水電瓦斯及基礎建設收益基金經理人林志映說,能源公用事業與基建產業的新投資方向包括布局在轉型趨勢,除因應轉型、再生能源帶來的成本投資不斷成長,相關產業投資效益及穩定的現金流入等,也成為產業重要成長趨勢,此外,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全速發展的同時,相關儲能標的成長動能也備受期待。
林志映表示,2022年金融市場因戰爭、能源供需不平衡、各國抗疫及緊縮貨幣政策影響,全球出現通膨高漲現象,不過水電瓦斯等公用事業的訂價會跟隨物價變動率而調整,因此,相關產業受到的通膨上漲衝擊壓力相對較小。
展望2023年,全球仍將籠罩在通膨偏高、經濟成長趨緩的投資氛圍中,林志映表示,一旦能源價格回落、供應鍵問題緩解及經濟影響鈍化後,各國通膨可望高檔回緩,加上歐美央行放緩升息腳步,並維持中性貨幣政策,對公用事業水電瓦斯等相關企業料仍可望維持穩定的收益及現金流,仍是景氣轉折變化階段值得留意的收益型投資工具。
整體投資趨勢看來,林志映說,現階段宜留意用戶基礎穩定、較具防禦性概念的能源輸配送公司長期穩健的投資價值,其次,拜登基建及降低通膨法案、歐洲能源安全及能源轉型等政策,也將帶動未來數年全球能源轉型投資及基礎建設等產業升級機會,提醒投資人亦可留意佈局轉型再生能源,及推動淨零成本投入的傳統公用事業基建產業標的。
國際能源總署在2022年的報告指出,淨零碳排的轉型過程中,減少煤炭使用是達成淨零碳排與能源轉型的核心任務,此外,全球亦有控制升溫目標在1.5度C內的目標,林志映說,各國提早推動因應機制,並大幅減少煤炭排放等任務,以達成因應氣候變遷為首要工作任務等,因應2050年淨零目標,碳排放必需減少70%,達到全球淨零與零碳能源的發展方向。
林志映表示,估計目前全球9千座燃煤電廠,加上鋼鐵與水泥等高度依賴煤炭的重工業相關設備,約有50%將在未來10年進行投資升級,投入擴大潔淨能源發電,並提高能源效率等目標。林志映表示,各國電力系統轉型策略不單從發電成本來評估,更著眼在整體淨效益,納入併網型容量、電網擴建,考量再生能源技術及最適化機組排程設計等,同時納入儲能與用戶端需量反應等電力供應系統,提高電力供應調節靈活度、合理化成本等,這些推展方向都帶來公用事業、基礎建設產業新的投資機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