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20字
「全球央行今年幾乎同步升息,這是過去50年不曾見的。」世界銀行8月警告言猶在耳,回顧2022年全球債券市場慘遭熊吻,受到高通膨、央行升息潮衝擊衝擊,12大類債券基金平均績效全面下跌,甚至不乏跌逾一成者,出現近代金融市場上罕見出現股債齊跌的防禦失靈現象。
根據理柏資訊統計至21日,國內核備境內外483檔債券基金新台幣計價報酬率,今年以來平均下跌5.6%,為2008年以來最大跌幅,當年平均下跌10.8%。主要債券類型中,受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自1.51%彈升至3.66%的震撼,對美國公債殖利率最為敏感的亞太和新興市場強勢貨幣債券基金表現敬陪末座,平均跌幅逾一成,各達12.3%、10.3%之多。
表現相對抗跌的是全球債券型基金,平均下跌2.0%,該類型主要布局全球公債或高評級複合債,在市場波動環境下展現較佳的防禦力,而美元非投資等級債平均下跌2.5%,主要是受到美元兌新台幣升值10.95%而出現跌幅收斂;此外,全球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今年來跌幅也在3%以內。全球企業債券、美元債券兩大類跌幅相近,分別是4.31%、4.35%。
進一步看國人過去幾年相對偏好的非投資等級債,美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平均下跌2.5%、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下跌2.8%,處於衰退風暴的歐元非投資等級券基金跌幅高達9%,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當地貨幣)亦達8.0%。
反映在基金規模餘額,債券基金規模大受打擊,一方面是淨值重挫,另一方面是投資人出場。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境內基金,至11月底,固定收益型基金規模從去年底的6,037.08億元降至5,052.59億元,大減984.4億元,當中光是「跨國投資一般債券型」基金便縮水539.19億元,非投資等級債券型基金亦減少431.62億元;此外,跨國投資-債券型基金規模在同期間亦下滑62.85億元。換言之,債券基金(不含ETF)規模在不到一年時間已蒸發逾千億元。
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環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分析,2020年幾乎所有央行都採取寬鬆政策,全球經歷2020、2021年極寬鬆環境,但現在截然不同,幾乎全面上調政策利率,執行緊縮政策,未同步緊縮政策的是中國大陸;這波貨幣緊縮政策短期內將延續,但歐洲與美國的幅度相對有限。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美歐央行表態2023年將維持緊縮性政策直至證據顯示物價將恢復穩定,而中國大陸近期快速鬆綁防疫限制後疫情顯著增溫影響投資信心,增添風險性資產波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