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20字
今年以來,由於俄烏戰爭及經濟重啟等因素,通貨膨脹急速上揚,抗通膨資產表現優異。不過,美國通膨數據已從高檔下滑,法人指出,在投資組合中,仍可以適度持有抗通膨資產,但要控制比重。
理柏統計,今年以來,以新台幣計算,在各類型基金中,以能源基金漲幅最強,最高超過六成,遙遙領先其他基金。除了能源基金之外,天然資源、農業、礦業、公用事業基金等的漲幅也有兩位數。接下來,基礎建設、房地產等相關基金也有個位數的漲幅。
從各市場的表現也可發現,原物料出口國基金績效勝出。以巴西為首的拉丁美洲基金今年來漲幅超過兩成,印尼等東協基金最強漲幅也超過一成。相形之下,以科技為主的北亞基金表現落後,跌幅達兩、三成。
今年來抗通膨資產強勢,明年是否能續強?法人普遍認為,明年通膨壓力會降低,如果沒有意外事件,應該會低於今年的最高水準,但仍會在高原期,很難再回到過去的2%。明年抗通膨資產表現將不如今年搶眼,投資人可以適度持有,但比重不宜太高。
安聯投信認為,儘管通膨仍可能維持在相對高的水準,但隨著明年上半年可望步入升息尾聲,加上多項經濟及技術指標露出曙光,部分股債投資機會浮現,建議投資人調整投資策略,把握市場轉向契機,以核心收益策略,由非投資等級債券及可轉債組合核心複合資產,搭配短年期非投資等級債券,獲取收益的同時,也參與股市打底,尤其在利率調升近尾聲時,可伺機低接具成長利基或趨勢的主題、如人工智慧(AI)、台股等。
統一FANG+(00757)(00757)基金經理人袁永騰表示,明年預計仍為高通膨環境。面對高通膨時代,透過投資獲得額外資本利得,才是對抗通膨的最大利器。尤其是具備成長爆發力的科技股,往往能提供投資人較優渥的報酬,拉長時間來看,對抗通膨的效應最明顯。
根據彭博資訊數據,在最近三次高通膨時期:1989~1991年、2007~2010年、2019~2021年,物價漲幅分別為9.3%、4.3%及8.5%。同期間,科技股的報酬率都高於通膨。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100指數為例,在這三個高通膨時期,漲幅分別達47.8%、6.3%及86.8%。
袁永騰分析,明年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推動企業加速數位轉型,提高營運效率,嘉惠提供雲端服務的科技巨頭,如微軟、亞馬遜及Google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