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上市公司前三季獲利成長14.93% 續創佳績

本文共727字

經濟日報 記者蔡靜紋/台北即時報導

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總營業收入28兆8,928億元,較去年前三季成長3兆387億元,增幅11.75%;今年前三季總稅前淨利3兆6,439億元,較去前三季成長4,734億元,增幅14.93%。

上述統計為上市公司及第一上市公司,不含金融控股公司14家,以及未申報的中福(1435)(1435)、如興(4414)(4414)及同開(3018)(3018)等三家,今年前三季財務報告分別計876家及77家。

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營業收入28兆1,583億元,較去年前三季成長2兆9,678億元,增幅11.78%;今年前三季稅前淨利3兆5,406億元,較去年前三季成長4,483億元,增幅14.50%。第一(2706)(2706)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營業收入7,345億元,較去年前三季成長709億元,增幅10.68%;今年前三季稅前淨利1,033億元,較去年前三季成長251億元,增幅32.10%。

其中,獲利成長產業主要為半導體業、航運業及電子零組件業。半導體業受惠5G應用、高階運算及車用電子等需求成長,抵銷消費型電子產品需求疲弱,推升獲利。航運業雖塞港逐步緩解及運價鬆動,惟受惠長約運價保護及匯兌利益挹注,致獲利仍攀升。電子零組件業則因5G、伺服器及車用電子等終端需求仍穩健,帶動獲利成長。另第一上市公司主要係來自電子零組件、融資服務及航運等產業之業務需求成長,推升第一上市公司獲利續創佳績。

獲利衰退產業主要為光電業、塑膠工業及鋼鐵工業。光電業主係高通膨影響經濟前景,客戶庫存去化不理想,進而影響產能利用率,致獲利衰退。塑膠工業則因同業新產能投放、通膨干擾及原物料價格上漲而侵蝕產品利基,進而壓縮獲利表現。鋼鐵工業則因經濟成長放緩及房市需求疲弱,面臨客戶拉貨趨緩及高漲的原物料成本,致獲利減少。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12檔股價攻高股 短多續航
下一篇
大摩最新報告預估上半年晶片將短缺:半導體急單明年再現 台積、世芯等後市看旺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