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34字
外資上周對亞股只賣超兩個市場,以台股失血6.5億美元最多,馬來西亞則遭賣超0.5億美元;上周外資最愛印度,買超18.5億美元,再來是南韓吸金逾10億美元,泰國進帳3.7億美元。
亞股上周漲多跌少,以南韓漲3.4%最強,台股漲1.8%次之,越南則跌2.9%最重,印尼也小跌0.1%。
今年以來,亞股獲外資買超的市場仍只有三個,都是東協市場,依次為印尼的55.4億美元、泰國的50億美元、馬來西亞的14.1億美元;賣超仍以台股的487億美元最高,再來是印度205億元、南韓105億美元。今年來只有兩個市場有正報酬,分別是印尼漲7.9%、印度升4.7%,但越南大跌34.9%最弱,台股跌幅也超過27%。
印度本月來大吸金,股市表現也轉好。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分析,全球主要股市動盪,但印度國內經濟仍強勁,企業今明兩年獲利年增率仍可望維持雙位數,股市相對有撐。產業方面,看好工業、消費、房地產、資本設備等。
台股連14周淨流出。安聯投信台股團隊指出,目前庫存修正周期已走了近一半,後續應持續觀察消費力道,包括中國大陸動態清零、美國聯準會(Fed)快速升息及疫後消費轉移等的影響。短線可先觀察雙11及黑色星期五等節慶銷售情形,做為庫存消化狀況的判斷。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俊斌表示,國安基金仍未退場,美股底部訊號已浮現,台股有機會在萬三附近築底,後續不悲觀。投資操作上,建議以選股為主,避開前景有疑慮的族群,轉往2023年成長把握度高、產業可望復甦的標的,如解封概念股、航太、低軌道衛星、電動車、車用零組件、生技、光通訊、材料檢測等。
越南股市上一周跌最重。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分析,越南央行一個月內升息兩次,進一步動搖投資者信心,讓原本就相當脆弱的情緒更雪上加霜。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