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投資級複合債 搶搭主要央行升息末段機會

本文共888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皓正/台北即時報導

今年以來衝擊全球投資市場的全球央行快步升息潮,可望於年底逐漸緩解,除了澳洲和加拿大央行升息幅度已放緩,歐洲央行10月利率會議聲明中刪除將在未來幾次會議上升息的文字,暗示快速升息已近尾聲,美國聯準會官員也開始對12月是否再繼續升息三碼出現雜音。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隨著主要央行升息速度放緩或甚至到末段的階段,建議投資人可掌握各債券殖利率已墊高的投資機會,先以美元計價全球複合債型基金為核心配置,廣納具防禦性的美國公債或政府擔保抵押債,以及具收益性的優質利差信用債,迎接債市多頭行情。

聯準會即將於11/1~2召開利率會議,本次預估將再升息三碼至3.75%~4.0%。根據芝商所FedWatch,市場預估本波升息循環終點落在2023年2月的4.75%~5%,之後維持利率不變一段時間。根據理柏資訊,統計美國過去四次升息經驗,若在最後升息日前6個月即進場投資債券市場,之後一年~三年均有豐碩的投資成果,主要債市三年報酬率更在一成至兩成多水準。

據彭博資訊(10/14)統計49家券商對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調查,預估中位數值於2022年底為3.80%,並於2023年逐季降至該年底的3.43%,10月下旬公債殖利率一度來到4.2%後回降,突顯市場焦點已更放在景氣面上,公債殖利率應不致於再重演年初以來的飆升。

富蘭克林美盛全球多重策略基金經理人肯尼思·里奇表示,隨著美國升息效應發酵,以及供給面瓶頸和商品價格壓力紓緩,預期美國通膨應能於2023年顯著下滑,聯準會應可於2023年第一季即停止升息。展望全球債市可望受惠於,全球景氣和通膨的趨緩,利差型債券評價面相當具吸引力但要留意總經面的風險仍重;地緣政治風險可能持續導致風險性資產震盪,因此債券投資可先側重於高品質的防禦性類別為宜。

富蘭克林坦伯頓精選收益基金經理人桑娜.德賽表示,展望2023年最有可能的情境是美國經濟輕度衰退伴隨通膨緩步下降,這也意謂固定收益市場環境的轉變:殖利率雖有可能再上升,但隨著接近高峰,投資級債和美國公債將可率先受惠;至於非投資級債和新興市場債殖利率普遍超過10%,在未來幾季藉由精選持債亦可有投資回報機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高息ETF 增百萬受益人
下一篇
日股迎新一波成長行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