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767字
上週全球股市企圖反彈但曇花一現,美國公佈九月通膨率僅稍自前月8.3%降至8.2%,核心通膨更自6.3%攀升至6.6%超出預期;十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上升且對未來一年的通膨預期於七個月來首次上升,市場反應聯準會11、12月恐將各升息三碼的預期而震盪,MSCI全球股市週線下跌1.92%,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升破4%也拖累各類債市收黑。
然而就資金面,ETF資金對股市仍有跌深反彈的期待。根據彭博資訊,過去一週整體股票型ETF資金淨流入180.61億美元,主要流入美國股市達140.93億美元,其次為全球型、亞太、中國大陸持續流入18.07億~12.21億美元,但歐洲和日本則轉向淨流出。產業ETF部份,近週淨流入的前三大產業為:科技、金融和能源;淨流出的前三大產業為:醫療保健、非核心消費、主題型產業。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FedWatch,市場預期十一月聯準會升息三碼機率達99%,十二月再升息三碼機率為67%,若真的各升息三碼,年底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將達4.5%~4.75%。加上未來兩週將進入美國超級財報週,英國財政政策急轉彎也增添不安情緒,金融市場恐將處於高度波動。根據FactSet預估,2022年第三季史坦普500大企業獲利預估年增率為1.6%,將是2020年第三季(-5.7)以來最低增幅,在已公布財報的7%企業中,獲利及營收優於預期比例分別僅有69%及67%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在市場極度恐慌時,已進場投資人宜以靜制動、保持耐心,現階段建議以採取靈活配置的美國價值平衡型基金為核心,應對市場各種情境。考量景氣下行壓力,債券殖利率墊高具投資吸引力,建議可先留意美國政府債或美元計價全球複合債券型基金的防禦機會。股市部份,可留意基礎建設、公用事業產業和美國股利成長型股票基金等抗景氣循環題材,至於生技或科技產業短期波動仍大,建議採取長期定期定額策略參與創新商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聯準會持續升息後,實質利率轉正有利債券資產,殖利率攀高後的債券投資機會浮現。至於股票部位,則要密切留意景氣動能觸底及聯準會升息終點的訊號,現階段偏好在美國市場尋求價值型與品質兼重的防禦性產業。
美盛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經理人尼克.蘭利表示,在利率上揚推升資金成本的環境下,看好上市基礎建設股票評價面較便宜的優勢,可望持續展現較低波動特性。公共政策(重視能源供應安全)及財政政策(推動低碳經濟轉型)將為基礎建設產業帶來長期順風,尤其是美國通膨削減法案(IRA)是美國史上最重要的氣候立法,預期將加速產業轉型。預估2050年之前全球發電量將是現在的兩倍以上,需要大量增加各種發電及電力傳輸基礎建設投資。
聯準會積極緊縮政策擔憂持續、國際貨幣基金對全球經濟前景看法悲觀、美國對中國實施半導體出口管制利空發酵,加以商品價格走弱,利空衝擊新興股市重回跌勢,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下跌3.81%、亞洲不含日本指數收黑4.16%。
市場預期聯準會11、12月將各升息三碼機率驟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周線上升13.7點至4.0184%,美國公債拖累各債市普遍收黑。國際貨幣基金將今年美國經濟成長預測從七月的2.3%下修至1.6%,明年預估成長1%,經濟衰退風險上升,趨使資金流往殖利率墊高的美元投資級債。
過去一週整體固定收益型ETF資金流入78.57億美元,仍以流入美國債市76.44億美元為主。就債券類別,投資級債ETF資金流入規模再擴大至53.70億美元持續居主流,非投資級債轉向為淨流出17.27億美元,新興市場則以當地貨幣債有1.90億美元的流出。此外,就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資料顯示,截至10/12美國貨幣基金規模為4.59兆美元,較前週增加0.22%。
富蘭克林美盛全球多重策略基金經理人肯尼思·里奇表示,目前通膨雖仍在高檔,但並沒有其他的不均衡現象,企業或個人沒有過度槓桿,財務體質穩健,這與過去經濟衰退的情境不同。一旦通膨問題解決,經濟和企業獲利仍可持續擴張,即便經濟陷入衰退也將是輕微的。許多企業在疫情的封鎖期間仍保有獲利基礎,預期投資級企業違約率可望維持在低水位;非投資級債的違約率雖然上升(目前僅約2),但預期不會像過去循環達到8~10%甚至更高,市場價格已過度反映可能的違約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