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新趨勢基建標的 抗震

本文共691字

經濟日報 記者黃婉軒/台北報導

基礎建設基金成為今年波動市場中的抗震尖兵,根據統計,今年來MSCI世界指數重挫超過兩成,但基礎建設基金平均僅下跌8.5%,部分基金年迄今甚至保持正報酬的好表現,尤其含科技量能、政策與產業轉型的新趨勢基礎建設,不僅具備抗震、抗通膨能力,相較過往標的更具有成長性。

PGIM保德信全球基礎建設基金經理人王翔慧表示,過往基建產業大多為管制性產業,包括公用事業、能源基建、交通建設、數位基建等,多為民生必需相關,在剛性需求支持下,與景氣循環連動低。而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產業轉型、政策走向等因素推動,讓基礎建設產業衍伸出更多新題材與投資機會。

推薦

以公用事業的再生能源為例,2021年全球再生能源新增投資額達4,606億美元,較2020年大增20%,主要投資項目來自於太陽能及風電,預期在各國加速推動低碳經濟及能源轉型的背景下,再生能源未來的投資規模可望加速成長,相較傳統水電瓦斯更具成長潛力。

能源基礎建設也從天然氣管線投資,轉型為液態天然氣設備。由於俄烏戰爭加劇天然氣供應緊縮,特別是歐洲國家首當其衝,導致電價相較去年同期飆漲五~六倍以上,再生能源補足庫存之前,預料液態天然氣(LNG)可望扮演關鍵過渡燃料的角色,預估今年歐洲地區液態天然氣需求將增加40%至3,000萬噸,以降低俄羅斯管道供應減少的損失,所帶動的相關設備建置需求不容小覷。

美盛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經理人尼克.蘭利表示,基礎建設和公用事業產業提供的是日常生活必需的服務,營運受到景氣循環波動的影響較輕,加上多數基礎建設或公用事業公司受到法令監管,或有長期契約支持,具備通膨轉嫁機制,看好基建和公用事業類股於市場動盪時的抗跌與防禦特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定期定額人數探低 台股基金現契機
下一篇
美股基金 分批布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