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45字
今年來全球金融市場震盪,投資操作難度大增。機構法人點名脫碳(de-carbonization)和數位經濟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雙D趨勢,將吸引更多公共和民間資金參與基礎建設投資,投資人可於投資組合納入基礎建設產業型基金,可防禦市場波動又掌握趨勢商機。
研究機構Preqin統計,今年以來截至8月9日,基礎建設基金籌措約1,300億美元資金,再度刷新去年締造1,250億美元的新高紀錄,阿拉斯加和紐約地方政府退休金、保險公司等是主要資金來源,主因基礎建設資產提供可預測的現金流量、具備通膨轉嫁機制和防禦市場波動三大優勢,另一方面,脫碳、數位經濟轉型兩大趨勢,將進一步推升基礎建設產業的長線發展。
美盛凱利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經理人尼克.蘭利看好全球朝低碳經濟轉型和數位經濟轉型,將為基礎建設產業帶來長期成長。為了達到美國的減碳目標,發電公用事業、電力傳輸和配送網路公司將扮演核心要角,也是現階段基金的布局重點。例如,美國剛通過的通膨削減法案(IRA)提供投資和生產稅額抵減優惠,有助降低替代能源發電成本,進而加速公用事業投入資本支出發展太陽能和風力發電。
元大全球公用能源效率基金研究團隊表示,無論從短期政治角度或長期的減碳規劃目的,各國政府都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進能源轉型,公用事業轉型勢不可擋,此趨勢將至少有15年的龐大綠能商機,期間上看至2050年。元大全球公用能源效率基金將重點持股以實際上已有積極執行淨零目標的公用企業,持續以歐美等已開發市場為主要布局區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