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15字
歐洲央行在上周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2碼,幅度超過市場預期,正式結束長達八年的負利率決策,加上近期持續公布的美國最新經濟數據與企業財報正負錯綜,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滑落,吸引債券買盤,帶動固定收益型ETF資金呈現淨流入,投資等級債仍為吸金主力,非投資等級債亦獲青睞。
根據彭博資訊,過去一周整體固定收益型ETF淨流入規模36.97億美元,其中,美國獲淨流入28.83億美元,歐洲與全球分別獲4.46億美元與3億美元淨流入,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則遭1.61億美元淨流出。以投資信評類別觀察,投資級固定收益ETF近周獲資金淨流入23.56億美元,非投資級固定收益ETF也獲資金淨流入16.06億美元。
美盛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經理人肯尼思·里奇認為,聯準會(Fed)可能不需要如市場目前預期般的激進升息,看好隨著利率波動減緩,下半年債市投資機會值得期待。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美國與歐洲央行貨幣政策偏向鷹派的狀況下,市場利率風險仍高,因此,在債市的投資上建議將存續期維持於中性,建議可控制整體的債券投資組合存續期於四年左右,並保有一定程度的短天期產品,但同時仍需觀察若貨幣政策發酵對經濟與利率的後續影響。
在債券種類的選擇上,建議聚焦於複合多元的信用債券,並偏重於短天期、較高評級的信用債,在降低利率走升的衝擊時,也控制違約信用風險。在區域市場部分,因美國經濟表現相對較佳、美元相對強勢,故建議可以景氣仍相對強勁的美國信用債為主。
就非投資級債市而言,肯尼思·里奇指出,由於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自2020年已顯著改善,就目前的評價面而言,即便再修正20%,企業的資產保障倍數仍顯著優於前兩次經濟衰退期(2009年與2020年)。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