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14字
在今年以升息為主流,又添加了眾多不確定性因素的狀況下,全球股市震盪不斷,此時投資的抗震能力更顯重要。法人表示,觀察今年表現佳的全球股票基金,多為高股息相關產品,不過,除了高股息投資策略表現佳,中小型股票基金也不容小覷。
PGIM保德信全球中小基金經理人王翔慧指出,由於中小型企業的主要營收來源多為國內市場,疫情過後,經濟回歸正常化可望提振內需,有助於中小型股業績復甦加速、增長能見度高。
新光店頭基金經理人鄭君楠表示,未來只要資金動能回升,中小型股可望領頭補漲,績效有機會跑贏大型股,尤其歐美解封後,終端消費動能恢復熱絡,相關上櫃利基族群,包括半導體設備耗材、記憶體、IC設計,今年股價不乏表現機會,建議投資人現階段可低接台股上櫃基金。
根據BofA research研究顯示,在戰爭與通膨的影響下,目前市場已下修對於今年的獲利展望,大型股調降至9.4%,而中小型股雖也面臨下修,但整體成長率仍高於大型股,維持在年增幅10~16%的水準。另外,分析今年美股第1季財報公布至今,中小型股整體企業也繳出亮眼的成績,高達七成以上獲利優於預期,獲利成長平均達15~20%水準,此外,有五成以上中小型企業銷售優於預期,銷售成長也維持在15%以上。
從利潤率的角度來看,儘管小型股利潤率較上季下滑,但也保持在疫情前的水準以上,目前小型企業的持有現金水位創下紀錄新高,小型股債務占資本比也回到2018年疫情前水準,都顯示了中小型股的整體表現持續好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