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40字
彭博資訊統計,MSCI世界及新興市場指數4月以來跌幅約3%,以成長股為主的資訊科技指數跌幅更達逾7%;能源、原物料及農業指數則逆勢抗跌,分別上漲4.7%、0.4%、3.2%。
根據EPFR統計,近一周原物料基金獲買超7.9億美元,是連九周買超;能源基金再度由賣轉買,淨流入12億美元。也因為有資金持續流入,帶動基金績效表現。理柏資訊統計,全球資源型基金4月以來平均報酬約有3.6%,今年來各天期多維持正報酬。
復華全球原物料基金經理人胡家菱表示,俄烏大戰推升原物料價格及通膨升溫,推估能源、工業金屬礦業及肥料等化學製品,因供需吃緊及政策利多帶動下,價格仍將維持高檔,也將使相關類股有上漲機會;預期上半年原油供需將維持緊張態勢,原油價格將在90美元以上高檔區間震盪,進一步提升能源公司營收獲利表現。
有鑑於通膨升溫、市場不確定性提高,全球經理人布局也跟著調整。根據美銀基金經理人最新調查數據顯示,除了增持現金外,加碼大宗商品的意願明顯提升,並納入醫療保健等防禦性類股。
PGIM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楊博翔指出,由於美國國內能源庫存低於五年均值下,加上近年ESG導入後,愈來愈多投資人要求能源廠商不宜大幅進行資本投資,使得長期供給成長跟不上需求增加,短期內難以增產,進而成為支撐能源價格持續看升的因子。
楊博翔認為,原物料類股仍是投資必備的資產類別,建議投資人適度參與能源、天然資源相關基金的投資,挑選與能源價格具較高連動性的能源產業上游供應鏈,不宜空手,配置比重上,建議至少持有一成。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