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亞股 績效稱王
MSCI新興亞洲指數今年來在台、韓股市頻創新高帶動下,漲幅居各區域之冠,成為多頭指標。
投信法人表示,由於亞洲是全球科技供應鏈重鎮,預期在經濟復甦預期、需求強勁及新科技推陳出新帶動下,將帶動相關市場獲利及行情表現,後續若要掌握亞洲市場投資機會,建議布局可著重科技成長題材。
台韓兩地股市各在台積電、三星等電子龍頭股大漲激勵下,指數今年漲幅逼近一成,頻創歷史新高,也推升新興亞股漲勢。
根據彭博資訊,MSCI新興亞洲指數今年來上漲近6%,優於整體新興市場約5%的水準,也明顯優於新興東歐、拉美的4.5%、1.2%的表現。反映在基金績效上,今年來績優基金報酬率甚至逾一成,部分亞洲平衡型基金表現突出,且布局大多聚焦於資訊科技、工業等產業。
復華亞太平衡基金經理人楊國昌指出,預期科技創新仍帶來強勁成長動能,其中已是全球最大電子製造聚落的亞太供應鏈最受惠,以新能源題材為例,新能源車產業受惠銷量提升、政策補貼,整體供應鏈獲利顯著成長,產業成長趨勢將延續一段時間,且除了車廠,亞太地區涵蓋電池製造、相關原物料的供應及開採商,都大幅受惠。
復華亞太成長基金經理人陳意婷表示,2021年企業獲利成長動能改善,有利成長股持續正向發展,美元弱勢及景氣回升,將使原物料及新興亞洲補漲行情可期。可留意業績觸底反彈的原物料類股,以及中長期增速加快的綠能類股,也看好相關消費性電子及疫情受惠的教育、醫療產業。
摩根投信補充,相較於美國科技股目前的估值,亞洲科技股目前估值並不算貴。市場預期南韓半導體出口今年將成長10.2%至1,110億美元,韓股已連續創歷史新高;台股受惠資金強勁流入,成交量能大幅擴增,外資更湧入科技權值股也將持續帶動台股突破歷史高位。
在中國內需市場帶動下,亞洲科技股的投資與應用範圍也進一步擴大,包括應用軟體、電子商務、雲端資料儲存等都具投資機會。
相關新聞
- 陸股迎接兩會行情 逢回可布局2021-02-26
- 布局多重資產 掌握3R策略2021-02-26
- 優先順位商品 防禦力強2021-02-26
- 價值型投資 拉高勝率2021-02-26
- 生醫基金 引擎熱轉2021-02-26
- 亞洲高收債 利多加持2021-02-26
- 新興市場三題材 有潛利2021-02-26
- 大中華基金 牛氣沖天2021-02-26
- 境外股票基金 升勢壯2021-02-26
- 基金定期定額 八檔月扣1億元2021-02-26
- 基金操盤手/ESG選股 重視獲利穩定性2021-02-26
- 港股大跌現搶購潮 統一恒生科技ETN逆風狂賣 市值創高2021-02-25
- 台股操作難度升高 基金定期定額布局2021-02-25
- 消費基金 後勁十足2021-02-25
- 陸高收債 投資價值浮現2021-02-25
- 美特別股三優勢 分批進場2021-02-25
- 陸股靚 優選科技族群2021-02-25
- 越股動能強 伺機進場2021-02-25
- 陸股中小板ETF 題材一波波2021-02-25
- 印度股有料 長線買點到2021-02-25
- 晨星基金獎 摩根大贏家2021-02-25
- 基金主題式投資 躍居主流2021-02-25
- 七成台股基金 打敗大盤2021-02-25
- 新冠群體免疫有望 醫療生技基金投資熱度增溫2021-02-24
- 千元入袋高股息!00882定期定額 國泰證開辦2021-02-24
- 看好5G、車用晶片荒 國泰台灣5G+ ETF受益人達28萬人2021-02-24
- AI基金 長線釣大魚2021-02-24
- 公用事業族群 穩穩賺2021-02-24
- 全球企業配息 今年拚增5%2021-02-24
- 定時定額投資 火熱2021-02-24
- 陸股帶勁 內需消費吸睛2021-02-24
- 港股具吸引力 分批進場2021-02-24
- 掌握三策略 拉高勝率2021-02-24
- 債券擁優勢 納入配置2021-02-24
- 印度股四利多 經理人挺2021-02-24
- 新興亞股看旺 法人高喊布局2021-02-24
- 新興債ETF有轉機 可布局2021-02-24
- 牛年好彩頭 台股基金夠利2021-02-24
- 沒跟上「好享退」零手續費 退休平台也可買基金 2021-02-2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