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補漲 新科技吸睛
全球低利資金動能帶動下,科技股仍是投資主流,尤其是中國經濟發展離不開科技,法人看好港科技巨頭可大放異彩,特別是以互聯網巨頭為代表的中國新經濟公司,主要集中在港股上市,代表中國朝新經濟轉型的成果,類似標的在A股仍稀缺,這也促使中國境內投資機構近期陸續加碼港股。
中信中國高股息ETF經理人葉松炫表示,今年以來中國大陸「北水南下」,資金大水漫灌港股,港股通19日淨流入港幣266億元,再刷新歷史單日最高紀錄。
南向資金流從2019年開始逐年翻倍成長,到2021年資金流入速度又顯著提高,今年以來統計至1月18日,淨流入金額高達人民幣1,131億元,約是去年全年淨流入的五分之一。
葉松炫解釋,北水南下主要是因為港股估值便宜。 2020年上證指數繳出亮麗的13.9%漲幅,成分股以金融、地產為主的恒生中國高股息率指數卻跌了10%,導致目前AH股溢價仍處於歷史相對高點約35%。
溢價越高,就代表A股越貴,內地投資者正在尋找低估值資產,去年股價受壓的港股,指數水準仍未回到疫前水平,不僅具補漲空間,且擁有股利優勢。
新光恒生科技指數基金經理人牟宗堯表示,美10年公債殖利率上升至1.1%,仍處於歷史偏低的水位,短期對股市較為正面。
根據中國社科院估計,2021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可達7.8%、外資券商瑞銀也估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可躍升至7.5%,中國經濟因快速的疫情防控措施,使經濟逐步擺脫威脅,反而當前歐美多數國家,仍受疫情威脅,經濟規模大幅萎縮。
牟宗堯認為,儘管過去兩年中國A股表現不俗,但港股的配置價值不可忽視,尤其是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包括中國影音平台嗶哩嗶哩、大型旅遊網站攜程,也規劃最快上半年來港第二上市,加上很多優秀的新經濟巨頭企業,都有意在港股掛牌上市,讓港科技股的投資生態更加豐富,使2021年港股市場有不少潛在優質的新股標的,投資機會更多。
此外,美國推行改革及加快財政政策刺激經濟措施,加上新冠疫苗上市有助控制疫情,推動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重上1%的水準,部分資金開始從債轉股,以追求更高的回報,反映全球風險情緒正在上升,資金回流新興股市,也有利於港股後市。
相關新聞
- 美股基金 資金潮湧入2021-03-03
- 台股失血 亞洲最多2021-03-03
- 醫療保健基金 活力旺2021-03-03
- 機器人ETF 迎有基行情2021-03-03
- 特別股雙優勢 搶鏡2021-03-03
- 美股長多 逢回找買點2021-03-03
- AI新科技基金 投資亮點2021-03-03
- 投資級債 連十周吸金2021-03-03
- 越南、印尼 奪2月基金績效冠亞軍2021-03-03
- 新興企業債 潛利十足2021-03-03
- ESG躍投資新指標2021-03-03
- 印度股擁利多 長線釣大魚2021-03-03
- 陸消費股 經理人喊進2021-03-03
- 利率走升傷股市也傷債市 高收益債基金上周失血2021-03-02
- 美股短線震盪無礙多頭格局 逢回佈局優質成長股2021-03-02
- 2021年新興市場 看好數位經濟題材及循環性產業前景2021-03-02
- 印度後勁強 伺機卡位2021-03-02
- 亞股悍 包辦全球漲幅七大2021-03-02
- 新興市場債 雙優勢護體2021-03-02
- 美股基金 分批加碼2021-03-02
- 投資美高收 盯違約率2021-03-02
- 亞洲高收債 升勢壯2021-03-02
- 台股科技商品 可長抱2021-03-02
- 跨國平衡基金 穩穩賺2021-03-02
- REITs擁利多 抗震優選2021-03-02
- 電動車、AI基金 逢回買2021-03-02
- 第一金投信:三面向看美股後市2021-03-01
- 安聯投信:台股走勢關注兩大變化2021-03-01
-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股市波動加大 逢低擇優布局2021-03-01
- 永豐投顧:3月台股行情有機會穩住萬六關卡2021-03-01
- 美債ETF 買盤卡位2021-03-01
- 全球市場觀測站/投資級債 短線震盪2021-03-01
- 錢進A股 布局平衡型基金2021-03-01
- 消費類股 後勁十足2021-03-01
- 美國高收債 漲相佳2021-03-01
- 能源商品犀利 今年來漲15%2021-03-01
- 台股基金 逢回找買點2021-03-01
- 債券殖利率升還要買台積電嗎? 專家這樣說2021-02-28
- 股票ETF波動加大 多看少做2021-02-28
- 指數回測月線支撐 台股下週看美股臉色2021-02-27
熱門文章
- 風水就是不一樣!日本最強占卜師看遍政商名人,破解「有錢人在家不做的三件事」2021-03-02
- 首家定期定額美股ETF將上線 阿爾發開放登記2021-03-02
- 三成女性是經濟戶長 這三種險要先保2021-03-02
- 落實公平待客 台銀人壽成立保戶服務部門2021-03-02
- 美股短線震盪無礙多頭格局 逢回佈局優質成長股2021-03-02
- 2021年新興市場 看好數位經濟題材及循環性產業前景2021-03-02
- 美股基金 資金潮湧入2021-03-03
- 用保單扛住未來風險 女性必備這三種保障2021-03-02
- 二手愛車撞超跑?防止悲劇的5大車險你知道嗎2021-03-02
- 美股長多 逢回找買點2021-03-03
- 利率走升傷股市也傷債市 高收益債基金上周失血2021-03-02
- 台股失血 亞洲最多2021-03-03
- 機器人ETF 迎有基行情2021-03-03
- 越南、印尼 奪2月基金績效冠亞軍2021-03-03
- 陸消費股 經理人喊進2021-03-03
- 醫療保健基金 活力旺2021-03-03
- 買美元保單 盯匯率風險2021-03-03
- 印度股擁利多 長線釣大魚2021-03-03
- ESG躍投資新指標2021-03-03
- AI新科技基金 投資亮點2021-03-03
- 特別股雙優勢 搶鏡2021-03-03
- 投資級債 連十周吸金2021-03-03
- 新興企業債 潛利十足2021-03-0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