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手術賠上1顆腎臟 為何保險公司拒賠?
醫療疏失是醫生與病人共同的最怕。醫師是重病患者的救星,每一個病人躺上手術檯上時,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事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醒來後病痛盡除,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從此沒醒來,或醒來後病沒好,或者後來變得更糟也是有的。
林華娜的遭遇就是如此。
九十八年十月林華娜被確診結腸癌第四期後,立即進行手術,之後並接受化療。隔年林華娜因為常感腰痛不適,經檢查發現,左腎積水喪失功能,因而又動了一次手術摘除。
林華娜曾向S產險公司投保個人責任保險附加傷害保險,保險金額為一般意外身故、失能三百萬元;傷害醫療保險給付的部份則為實支實付型五萬元,日額型每日二千元。因此術後林華娜向S公司申請理賠六十九萬四千元,包括腎臟摘除為第九級失能,依保單條款規定給付比例為二十%,即六十萬元、傷害醫療保險金五萬元,以及住院二十二天合計四萬四千元。
結腸癌手術後 「意外」摘除左腎
沒想到S公司以「非意外傷害」拒賠,經過多次溝通爭取無效,林華娜因而告上法院。
林華娜向法官表示,她在臺中榮民總醫院經馬醫師進行結腸癌手術,手術中馬醫師不知不覺將她的輸尿管綑綁、切斷成三段,導致她左腎積水,喪失腎功能,因而在隔年七月由陳醫師手術將左腎摘除。
依據病理報告,她的左腎摘除並非由疾病所引起,她已盡證明之責,保險公司應依傷害險規定理賠。如果保險公司主張非屬意外,自應就其抗辯的事實負證明之責,才符舉證責任分配原則。
化學注射及反覆感染 造成腎功能喪失
保險公司則認為:
一、林華娜就其主張左腎摘除是肇因於手術醫師疏失的意外傷害事故,應負舉證責任。且就算是林華娜的主張屬實,醫療行為本來就存有一定的風險,這些不良後果在醫療之初即可評估其發生機率,並非不可預期,因此林華娜的左腎因喪失功能而須摘除,為手術本身具有的風險所引發,非屬偶發或不可預期的意外事故。
二、依臺中榮民總醫院函,林華娜在接受結腸癌手術時,醫生並未將她的輸尿管綑綁、切斷,她的腎功能喪失是因為化學注射及反覆感染。而且在摘除左腎手術中,發現左側輸尿管中段有沾黏造成阻塞,並無輸尿管被綑綁、切斷,造成完全阻塞的事實,因而也沒有所謂因為意外造成其臟器切除的情事。
三、衛生福利部醫事審議委員會(下稱醫審會)鑑定結果指出「本案未發現馬醫師有綑綁病人輸尿管之事證,故與病人急性阻塞性腎病變尚難認為有因果關係,本案病人之急性阻塞性腎病變,應與左側中段輸尿管周圍疤痕結痂黏連發炎或纖維化有關」。
四、彰化基督教醫院鑑定報告記載,「造成輸尿管阻塞之原因很多,無法判斷其原因為何;亦認定應屬慢性阻塞,加上後續沾黏纖維化才形成完全阻塞,並非手術第一時間即造成截斷完全阻塞」等語,可知並無林華娜主張臺中榮總馬醫師綑綁切斷其輸尿管乙事。
台中地院採信保險公司的證據,駁回林華娜之訴。
不服上訴高院 遭駁回
林華娜不服上訴高等法院,並提出補充陳述,包括九十九年三月八日她曾全身麻醉做輸尿管檢查,由尿道經膀胱進入輸尿管往上在十二公分處遇狹窄阻塞;馬醫師和陳醫師自認疏失,左側輸尿管損傷是因為大腸癌手術所造成,與疾病無關;王醫師診斷左側輸尿管損傷,是手術時傷到輸尿管,非地院臆測手術後沾黏的必然現象,陳醫師在門診或住院檢查結果,都告訴她乙狀結腸癌手術中傷到輸尿管。
而最後高院法官則認為:
一、九十九年三月八日林華娜在臺中榮總做輸尿管檢查,病歷所附腎圖僅在左側輸尿管下三分之一處以筆塗畫,附註「stenosis」,表示該處輸尿管「狹窄」,並無林華娜所稱左側輸尿管被馬醫師切成三段的記載。
四、七月十二日林華娜在臺中榮總摘除左腎時,病歷記載左腎10×5×4公分及輸尿管十八公分等語,但無輸尿管分成三段的描述。倘如林華娜所述,輸尿管被切成三段,施行左腎摘除手術時,醫師應可發現,並會記載。
五、陳醫師在摘除林華娜左腎時,並未發現輸尿管被綑綁現象,且醫審會就本件醫療糾紛鑑定結果,認馬醫師並無任何疏失,因此難以認定醫師於進行乙狀結腸癌手術時,意外將林華娜的輸尿管綑綁、切斷。
高院法官認為林華娜所提證據並無法支持她的主張,因此遭高院駁回且不得上訴。
醫師說話不算話?病人沒轍
大多數病患並不具醫療專業,尤其結腸癌手術或化療可能引起甚麼「意外」結果並非一般人所能判斷或預料。接受過結腸癌手術的林華娜會說自己在手術中「輸尿管被綑綁、切斷成三段,導致她左腎積水,喪失腎功能」這樣的話,而且據以告上法庭,肯定有「高人」解惑。
這個案子的案外案是,幫她做左腎摘除的陳醫師,在門診或住院檢查結果都告訴她,乙狀結腸癌手術中傷到輸尿管。但是後來法院傳他作證時陳醫師都否認,林華娜還因此狀告陳醫師涉嫌偽證,但卻經檢察官不起訴處分確定。
失去這位唯一可以為她作證的有力證人,林華娜當然也落得一路敗北。
(本文改編自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102年度保險上易字第12號,文中人物為假名)
(查看原始文章)
本文由《現代保險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現代保險FB粉絲團,加入請按此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 看電影還有優惠?花旗銀喊話280萬卡友:退場前會正常營運 2021-04-16
- 雙贏彩第110093期 頭獎摃龜2021-04-19
- 今彩539第110093期 頭獎3注中獎2021-04-19
- 威力彩第110031期 頭獎摃龜2021-04-19
- 用戶送暖 LINE Pay「太魯閣號捐款專案」共募得1.6億2021-04-19
- 有殼族刷卡繳房屋稅 滿額享0.25%回饋還送鳳梨2021-04-19
- 國泰首推 接種指定疫苗享保險金額增加機制2021-04-19
- 防疫保單再進化 國壽推接種指定疫苗保險金增加機制2021-04-19
- 退休準備也要客製化 三招篩選讓您順利「悠活退」2021-04-19
- 花蓮壽豐晚間連2震 民眾驚魂、傳部分零星災情2021-04-18
- 花蓮壽豐3分鐘連2震 規模6.2、最大震度6弱2021-04-18
- 花蓮壽豐地震規模5.8 最大震度5強2021-04-18
- 花旗消金業務尋買家 專家指5銀行若出手具規模效益2021-04-16
- 協助農民降災損 國泰產險「番石榴保險」調升賠付比例2021-04-16
- 疫苗保險來了 富邦、安達方案搶先看2021-04-15
- 疫苗險明開賣365元買41萬保障 民眾投保前先考慮三因素2021-04-15
- 新婚夫妻怎麼買保險?掌握三重點 須留意受益人變更!2021-04-15
- 台鐵事件》就算只是二天一夜小旅遊 這些保險都不能少2021-04-15
- 新生兒保單怎麼買?保險顧問:最好出生後10天內完成投保2021-04-15
- 如果罹患帕金森氏症 特定傷病險、失能險可以理賠嗎?2021-04-15
- 台新銀、京城銀、星展銀推電子帳單有妙方2021-04-14
- 投資型附保證保單重現江湖 國壽率先改款上市2021-04-14
- 華銀美元定存「有夠美利」 2個月年息0.4%2021-04-14
- DOMI綠然攜手3家銀行 推動電子帳單2021-04-14
- 點亮無窮希望 DOMI攜手三銀行共推帳單無紙化2021-04-14
- 速食消費平均客單刷卡 台東縣奪冠2021-04-14
- 退休金不會拿去抵債! 開專戶免遭扣押、強制執行2021-04-13
- 中壽首季每股賺2.08元 股東權益報酬率逾23%創新高2021-04-13
- 建立正確理財觀念 瀚亞:把握親子理財三階段2021-04-13
- 英國保誠人壽攻退休 推樂活中國外幣變額年金2021-04-13
- 銀行業十大熱門公司平均年薪 中國信託最高、聯邦最低2021-04-13
- 防疫保單加持 台產3月稅前盈餘大增174.5%2021-04-12
- 中壽率先推第六回終身利變壽險 20歲保障可到五倍2021-04-12
- 出遊買保險 布三防護網2021-04-11
- 台鐵事故》五大壽險最高理賠才285萬元 為何國人死亡給付這麼低?2021-04-10
- 從保險規劃來看:台鐵與包商,沒有準備好當一個負責任的單位...2021-04-10
- LINE Pay Money生活繳費超過1,300項 繳卡費再增中信銀2021-04-09
- 花45萬買兩張保單虧錢,保險公司因這兩原因賠他10萬元2021-04-09
- 保誠人壽中國外幣變額年金險 可分批布局人民資產2021-04-08
- 4到6月賞花最熱景點,必備意外+醫療保障,玩得盡興也安心!2021-04-08
熱門文章
- 去年退休怎麼稅?報稅報錯罰超大!2021-04-19
- 龍頭基金定期定額破萬人 元大投信人氣衝116萬人2021-04-19
- 防疫保單再進化 國壽推接種指定疫苗保險金增加機制2021-04-19
- 有殼族刷卡繳房屋稅 滿額享0.25%回饋還送鳳梨2021-04-19
- 台指期夜盤狹幅震盪 高點觸及17,300點後回落平盤2021-04-19
- 新台幣午盤升值1.34角 暫收28.207元2021-04-19
- 元大銀發5億金融債 興建總行新大樓2021-04-19
- 國泰首推 接種指定疫苗享保險金額增加機制2021-04-19
- 退休準備也要客製化 三招篩選讓您順利「悠活退」2021-04-19
- 企業評價面優勢 將驅動新興股市表現2021-04-19
- 用戶送暖 LINE Pay「太魯閣號捐款專案」共募得1.6億2021-04-19
- 殖利率上行不利債券? 尋找殖利率上升時的債券機會2021-04-19
- 美股基金 錢潮洶湧2021-04-20
- 跨國債券ETF 受青睞2021-04-20
- 兩檔股息型ETF 買氣旺2021-04-20
- 一般型商品扣款額 增逾17%2021-04-20
- 台股基金 人氣爆棚2021-04-20
- 投資級債 連五周獲買超2021-04-20
- 陸股利多撐腰 伺機布局2021-04-20
- 特別股 有望補漲2021-04-20
- 高收債、陸債ETF 搶鏡2021-04-20
- 企業報稅 三個疫外變動2021-04-20
- 派員赴疫區 隔離費用不可減免2021-04-20
- 北亞股吸金 陸韓受寵2021-04-20
- 企業保留盈餘 可與投資互抵2021-04-2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