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A友邦人壽總座提醒 國人退休生活四隱憂
AIA友邦人壽總經理侯文成今(24)日指出,許多民眾常以為,當人生的責任與負擔減少時,就無需太高的生活花費,加上對健保制度的依賴,導致輕忽退休生活資金的準備。他提醒,國人未來的退休生活可能有四項隱憂,需要提早準備與因應。
問題一:未來健保只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
我國健保收入與支出在2017年間出現死亡交叉,後續健保支出持續大於收入,2020年的支出約6,952億元,而收入僅6,276億元,估計往後健保支出大於收入之落差只會越來越大,勢必要調漲保費。
未來健保或許只能提供基礎的醫療服務,無法提供最頂級的醫藥服務。前衛生署署長葉金川甚至直言指出,民眾如果想要享受最頂級的醫藥服務,就要靠私人保險與儲蓄來負擔。
問題二:滿手健康險但醫療保障卻不足
根據今(2020)年2月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資料,台灣民眾持有健康險商品,從1995年平均0.4件,至2019年已增至平均3.16件。若依壽險公會身分證號碼歸戶後健康險有效契約之投保人數為分母,則至2019年每一位投保健康險之保戶平均持有健康險商品之件數為4.47件。
保險的規畫是為了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然而多數民眾是用購買保單當下的需求來購買健康保險商品,但未必足以應付未來醫療支出。
可以預見,未來健保自付醫療費用可能提高,若等到退休年紀才想規劃健康保險,可能因體況惡化或年齡增加遭到拒保,或須適用較高之保險費率等問題而規劃健康保險變得較為困難。
未來生病住院時,可能需要一筆資金來填補家庭收入減少或支出疾病治療費用,民眾即使已投保各種健康保險,但醫療保障可能無法滿足未來的需求。
問題三:醫療科技與用藥的進步,現有的健康險規畫是否跟得上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各項推陳出新的治療方式或新藥也顛覆了許多傳統疾病治療方式;另外,預防醫學、線上醫療、以及運用AI的精準醫療不斷創新,長命百歲已不再是癡心妄想。
當人可以越活越長,會發現目前為退休生活所規劃的醫療健康險保障,勢必無法順應醫療科技的進步。
問題四:輕忽醫療出院後的風險
許多疾病不一定會住院住很久,但「出院後」若想進行持續性治療、跨專科領域的諮詢、嘗試新興的醫療科技或新藥等,這些都需要金額不低的費用,也多少會對自己或家人造成經濟壓力,而這些出院後的風險,是住院醫療險保障不到的。
相關新聞
- 專家教你保/年終獎金投保 優選投資型2021-01-18
- 匯豐新卡匯鑽卡上市 現金點數可轉給卡友2021-01-19
- 防杜下流老人!微型保險承保對象納入中低收老人2021-01-19
- 春節返台旅客本周將達高峰 桃機備妥逾900輛防疫專車2021-01-19
- 70年老字號丸文食品 於大里工業區打造首座魚鬆觀光工廠2021-01-19
- 毛小孩出遊買客制化寵物險 手機1分鐘搞定2021-01-19
- 車險理賠進度 新安產主動推送2021-01-19
- 台彩春節加碼8.6億 大樂透2/9起連13天開獎2021-01-19
- 台彩首創 Gogoro電動機車當刮刮樂商品獎項2021-01-19
- 台彩宣布春節加碼方案 總獎金8.6億元近四年最高2021-01-19
- 元大銀發財金、水大放送 收藏等級生肖藝術撲滿吸睛2021-01-19
- 牛轉乾坤好運到 銀行備發財小物為客戶添喜氣2021-01-18
- 新光人壽智能客服小新 升級變聰明2021-01-18
- 康健人壽調查:疫情時代 台灣職場女性壓力大2021-01-18
- 保險小百科/保全理賠聯盟 送件核付省時2021-01-18
- 讓利保戶 解決三痛點2021-01-18
- 保單借款支付醫療費 免息2021-01-18
- 保單節稅踩到「紅線」 小心被國稅局加罰一倍2021-01-15
- 分析四大屬性 看星座買保險真有這回事?2021-01-15
- 王道發行建中認同卡 消費金額0.2%回饋建中2021-01-15
- 別花不必要的錢 年輕人四招聰明買醫療險2021-01-15
- 投保美元保單 南山教戰2021-01-15
- 腦血管疾病:年輕人比率倍增「不再是中老年人專利!」 2021-01-14
- 父母借子女名字買保單 小心落得一場空2021-01-14
- 1個月3萬,不是退休金、是長照看護費!失扶險絕跡,如何規劃長照險、失智險保障老年?2021-01-14
- 春節將至 八大壽險提前發放112億元滿期金、生存金2021-01-13
- 疫情後首個農曆新年 壽險逾百億滿期金提前發放2021-01-13
- 全球人壽保單滿期金 提前至1月29日給付2021-01-13
- 富邦人壽:25億元滿期金提前於2月5日給付2021-01-13
- 少子女化煞不住 專家:結婚率下降才是關鍵2021-01-13
- 43歲紀曉君懷孕8天後認流產…高齡產婦必知懷孕初期風險、2投保建議2021-01-13
- 富士達保經展現組織力 台中12區部200人團隊成軍2021-01-12
- 連3年投保養殖水產保險 台西漁民:這波夠冷終獲理賠2021-01-12
- 出生創低因補助少?平均每位新生兒分配到近14萬元2021-01-12
- 疫情改變消費習慣 百年老店舊振南新作法突圍2021-01-12
- 2021年,還能投保哪些失能險?一張表看十方案,還可利用這「四種保險」做好長照規劃2021-01-12
- 結腸癌手術賠上1顆腎臟 為何保險公司拒賠?2021-01-12
- 南山人壽自結2020年獲利375.6億元 年增11%締新猷2021-01-11
- 寒害不怕!富邦產快速理賠養殖魚業者近2,000萬元2021-01-11
- 第一金人壽雙美利多 保障、理財兼具2021-01-10
熱門文章
- 寧可存起來也不花掉 有錢人堅持不買這些東西2021-01-19
- 「兄弟檔高股息ETF」不配息 00882殖利率7%能買嗎?2021-01-18
- 人老不為金錢所困!日本名醫教你做個上流老人:凡事量力而為 不要給孫子大筆零用錢2021-01-19
- 彭博:刺激政策嘉惠 資金主要流入全球股票型ETF2021-01-19
- 元大銀發財金、水大放送 收藏等級生肖藝術撲滿吸睛2021-01-19
- 春節返台旅客本周將達高峰 桃機備妥逾900輛防疫專車2021-01-19
- 投資級債、新興市場債 續吸睛2021-01-19
- 台彩首創 Gogoro電動機車當刮刮樂商品獎項2021-01-19
- 台彩宣布春節加碼方案 總獎金8.6億元近四年最高2021-01-19
- 新興市場及亞洲不含日本 資金續流入2021-01-19
- 台股高檔震盪 元大銀行推基金「日日扣」分散布局免驚2021-01-19
- 亞高收債 擁三大優勢2021-01-19
- 半導體看俏 台股暫居今年吸金王2021-01-19
- 77檔台股基金 漲贏大盤2021-01-19
- 印度股吸金力道轉強2021-01-19
- 港股二高一低 聚光2021-01-19
- 艾美特冬季商品熱賣 貢獻去年營收與獲利 2021-01-19
- 三類債券基金 錢潮湧入2021-01-19
- 高股息商品 穩穩賺2021-01-19
- 星展銀行看今年第1季:迎向曙光 新牛市誕生2021-01-19
- 車險理賠進度 新安產主動推送2021-01-19
- 股市要居高思危? 星展:新牛市來了、今年表現更強勁2021-01-19
- REITs失色 北美獨紅2021-01-19
- 跨國組合商品 靈活配置2021-01-19
- 70年老字號丸文食品 於大里工業區打造首座魚鬆觀光工廠2021-01-19
- 毛小孩出遊買客制化寵物險 手機1分鐘搞定2021-01-19
- 錢進陸股 優選平衡基金2021-01-19
- 歐股、新興股 資金青睞2021-01-19
- 印度債展望佳 可納配置2021-01-19
- 防杜下流老人!微型保險承保對象納入中低收老人2021-01-19
- 台股去年漲幅22% 老字號台股基金跟著長胖2021-01-19
- 匯豐新卡匯鑽卡上市 現金點數可轉給卡友2021-01-1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