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21字
北京當局持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宣布,近日已分別與哈薩克和寮國簽署在當地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其中,哈薩克更是中亞第一個與大陸這項協議的國家。
人行的公告稱,與哈薩克和寮國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將有利於雙方企業和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進一步促進雙邊貿易、投資便利化。
財新網指出,境外人民幣清算行主要分為三類機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港澳地區人民幣業務清算行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外參加行。
報導引述一名大陸銀行海外分支機構人民幣業務人士說法稱,在境外設立清算行能夠提高人民幣在當地的認知度,吸引更多當地機構和企業使用人民幣。
大陸某銀行駐哈薩克分支機構人士表示,近期很明顯地感覺哈薩克的企業對人民幣更感興趣。特別是俄烏衝突以來,因為俄羅斯被西方國家制裁,清算渠道受限,很多企業也把俄羅斯的業務轉移到中亞地區,這些業務涉及對華貿易,但又希望擺脫美元約束,因此更偏好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
此外,從匯率角度考慮,近來美元兌哈薩克「堅戈」(tenge,哈薩克貨幣)的匯率波動較大,而人民幣兌堅戈則相對較穩定,且能直接兌換,所以當地企業越來越青睞於使用人民幣。
至於寮國所在的東南亞地區,向來就屬跨境人民幣使用的傳統地區。目前東南亞已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央行與中國央行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此外,印尼央行與中國央行也已於2021年簽署類似的雙邊本幣結算機制(LCS)。
財新網指出,目前東南亞地區僅剩柬埔寨、緬甸、越南和汶萊四國還未與中國建立境外人民幣清算安排。未來可能還會有南美洲和南亞其他國家,陸續宣布與大陸建立境外人民幣清算安排。
根據《2021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截至2020年底,在境外人民幣清算行開立清算帳戶的參加行及其他機構有907個。2020年境外人民幣清算行人民幣清算量合計達369.49兆元,年比增長6.1%。境外人民幣清算行主要集中於亞太地區,其次為歐洲。其中,香港和新加坡清算行占主導地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