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02字
關稅貿易戰打亂全民退休準備。中信金控(2891)子公司台灣人壽2025「贏領金融論壇」昨(23)日登場,公布「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今年國人退休充裕與信心指數皆不及格,創歷年新低。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強調,退休準備必須靠自己才行,台灣人壽期望透過「贏領金融論壇」,能讓大家退休準備「贏在起跑點、領先布局」,擁有「充裕、自信而且非常滿意」的退休生活。「贏領金融論壇」由台灣人壽與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共同舉辦,今年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ía-Herrero)、退休調查計畫主持人政大商學院金融系教授楊曉文、保發中心董事長黃泓智、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栢宏、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全方位節目主持人郭彥均及等重量級跨界專家暢談《銀經濟 富未來》。
前IMF經濟學家艾西亞以《全球經濟變局及退休新布局》為題首度在論壇開講,她預估未來「波動」將是常態,通膨也會持續存在,若以台灣民眾最早可退休年齡為55歲,建議大家至少須提前十年開始、也就是45歲必須啟動退休規劃累積資產,而且要透過三大方式聰明進行,首先是選擇抗通膨的工具,例如房地產或固定收益商品,透過時間擴大複利成果;第二是資產多元配置,她認為美股已在高點,此時應分散投資,同時避免過度持有現金部位:第三是關注美元貶值走勢,做好避險。
面對高通膨、經濟大震盪,台經院院長張建一強調,做好理財,財不會離開你,他提出動盪時代更應「停、變、緩」─停止衝動、理性應變、延緩決定,資產多元化配置才能減少風險,更鼓勵年輕人參與勞退自提,提早準備。
保發中心董事長黃泓智指出,國人對自存退休金的準備意識已逐年提高,最重要的是提早開始、選對合適的理財工具累積退休資產,他也大讚保險公司推動健康促進與異業合作,創造保險公司與客戶雙贏。
政大商學院金融學系楊曉文教授分析,過去調查發現多數民眾退休金來源仰賴第一層「社會保險」,今年第三層「自備退休金」躍升為未退休族退休準備主要來源,這是正向的改變,更不要輕忽時間複利的價值,提早開始退休準備。
退休生活最怕老不健康拖垮家庭經濟,今年調查發現國人長照風險意識不足,更嚴重低估退休醫療支出,交叉分析發現親友若有長照切身之痛,民眾想買長照及醫療險的意願和金額就會提高。台灣人壽策略長葉栢宏以台灣人壽保戶態樣為例,逾三成50歲以上保戶實支實付理賠金高於5萬元,而且隨年齡逐年上升,顯示老後醫療支出為「常態性」風險,抵抗醫療通膨就是要「及早買、主副約搭配買、分批買」,同時定期檢視及調整。他看好整合食、衣、住、行、育、樂、醫療七大服務,具有「好住、好玩、好健康」特色的養生村,將是退休族新居住選項。
主持人郭彥均分享20歲就買了人生第一張保單,從醫療、意外、長照險甚至是資產傳承,都用「存保單」為自己和家人完備醫療保障及退休準備,他鼓勵大家退休準備今天開始都不嫌晚。台灣人壽關注退休準備議題,長期追蹤國人退休現況,每年攜手政治大學發布「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並舉辦論壇廣邀國內外跨界意見領袖,共同交流高齡財務與醫療保障,期望健全全民退休準備,落實普惠金融的永續影響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