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央行批發型 CBDC 啟動債券原子清算試驗

本文共792字

經濟日報 記者任珮云/台北即時報導

央行規畫CBDC除了零售端的應用外,也針對批發型CBDC進行多項研究與技術試驗,特別聚焦於「代幣化資產」應用的支付結算效率提升,包括存款代幣、證券型代幣(STO)與特殊目的數位貨幣(Special Purpose Digital Money)等場景。央行最新決策,批發型CBDC將由中立單位「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集保公司)參與協作,推動更具整合性的跨鏈結算平台。

央行在2024年攜手商業銀行啟動「代幣化金流試驗平台」,測試三大場景:跨行轉移銀行存款代幣、證券型代幣的款券同步交割(STO DvP)及特殊目的數位貨幣的應用。初步結果顯示技術上具可行性,試驗過程所累積的經驗,將有助於未來CBDC系統的優化與擴充。

不過,央行也觀察到若由商業銀行各自建置系統進行STO交割,將因銀行間競爭關係導致平台碎片化,影響交易效率。因此,央行決定改由中立單位「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集保公司)參與協作,推動更具整合性的跨鏈結算平台。

央行將允許集保公司在代幣化金流試驗平台上開設「統倉帳戶」,由金融機構預先存入批發型CBDC。此批CBDC將以1:1比例兌換為「集保交割代幣」,再由集保平台統一處理債券款券的同步交割,實現「原子清算」(atomic settlement)。

目前國內債券雖已採用款券同步交割(DvP)機制,但仍分別由央行的「同業資金清算系統」與集保的「結算交割系統」執行。若未來款項與證券能在同一平台上同時處理,不僅能進一步減少系統風險,亦將顯著提升交易與結算效率。

央行強調,這項合作案選擇公司債作為試作標的,具代表性且具可行性。若此技術成熟,未來將可推展至其他金融資產類型,如股票、基金或其他債務工具的結算領域。

隨著零售型與批發型CBDC平台的雙軌推進,央行已不僅止於技術驗證階段,而是逐步將研究成果實際應用於政府政策執行與金融市場結算作業中,代表我國在數位貨幣發展上朝具體應用邁進。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四銀行獲利減照樣加薪 基層仍獲調薪4.8%~9.4%
下一篇
全體國銀淨值成長已逾2倍 金管會放寬個人小額信貸額度至200萬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