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52字
虛擬資產業者將於今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登記,否則不得再營業且違者有刑責,而目前遞交申請仍得提供服務的17家業者均為本土業者,至於有意落地台灣的國際指標業者一直不得其門而入,業內指出,金管會現在面臨的兩難是中資及保護本土業者問題。
金管會分四階段納管虛擬資產(VASP)業,目前進入最後立專法階段, 上月已於完成法規預告,正依外界意見調整專法草案內容,預計於6月底前陳報行政院。在專法施行前,現處於「登記制」第三階段,原本在3月底期限內完成「申請登記」仍得提供服務的名單有21家,惟最晚須於9月底前完成洗錢防制登記;但近三個月以來相繼有業者退出,目前名單上僅存17家,由於監理規格高,幣圈認為到9月底前恐有更多業者決定「不玩」。
從第一階段納管的完成VASP洗防聲明起,國際業者申請就一直未獲准,最具代表性的是全球第一大虛擬貨幣交易所幣安,當時申請了一年以上直到今年全面轉為登記制前都未通過,日前一場公聽會上,幣安代表也當著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的面表示,希望主管機關對國際業者落地保持開放態度,讓民眾有更多元選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