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看好台灣轉型亞洲資產中心潛力!PwC 點出三大優勢

本文共855字

經濟日報 記者胡順惠/台北即時報導

當前亞洲資產與財富管理業快速成長,台灣若能掌握趨勢與國際經驗,有機會躍升為區域資產管理重鎮。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近日舉辦「亞洲崛起—創建資產管理中心」國際研討會,邀請PwC Taiwan國際事務長吳偉臺以「亞洲資產管理崛起與臺灣的機會與挑戰」為題進行演講,指出台灣在政策鬆綁、人才培育與制度創新等面向,具備轉型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潛力與契機。

根據PwC《2024全球資產及財富管理報告》,全球資產管理規模預估在2028年將達171兆美元,亞太地區占29兆美元。吳偉臺指出,隨著亞洲經濟成長動能轉移,本區資產與財富管理需求迅速提升,而台灣的高資產客群亦呈現擴張,2025年預估將有81.6萬人、總資產達57.69兆元。在金管會推動下,國內資產管理規模今年3月已突破34兆元,顯示市場潛力正待深化。

對照全球標竿城市如紐約、倫敦、新加坡、香港等,吳偉臺分析,打造資產管理中心不僅仰賴稅制優惠,更須整合優質基礎設施、政策穩定性與高階人才資源。例如新加坡與香港皆將金融業納入國家戰略,結合城市國際化優勢與法規彈性,成功吸引全球資金;而日本則憑藉本土科技產業實力與資金基礎,即便稅負較高,仍維持吸金優勢。

台灣方面,金管會自2024年起即展開鬆綁法規、簡化流程、建置資產管理專區、培養國際金融人才等策略。吳偉臺建議,應進一步強化私人銀行與外部資產管理公司(EAM)發展,擴大家族辦公室規模,並檢討有限合夥課稅制度,朝國際慣例以「穿透課稅」處理,以吸引私募股權基金等外資來臺。

針對高雄設立EAM專區的政策,他認為是促進家族辦公室成長的重要一步,亦有助於臺灣私人銀行深耕在地高資產客戶,提供全球服務。進一步來看,保險公司、國家主權基金等法人機構若能更有效將資金導入資產管理產業,將能形成國內外資本市場的正向循環。

吳偉臺最後指出,臺灣擁有穩健的經濟實力與龐大的民間資金,加上完整的科技生態體系,只要能找出具備本地特色的「戰略」與「戰術」,提升引才留財的環境,未來有望與區域金融重鎮並肩,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重要一員。

PwC Taiwan國際事務長吳偉臺。圖/資誠提供
PwC Taiwan國際事務長吳偉臺。圖/資誠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街口支付董總親上火線提三大聲明 強調已取得大部分店家力挺營運
下一篇
八壽險責任準備金釋出2,100億 將於半年報揭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