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83字
金管會正式拍板,壽險業持有單一檔被動式ETF持股限30%,既有超限的部位「只出不進」,全案最快5月底上路。
此舉對滿手台幣保費的壽險業來說,未來只能多找幾檔債券ETF投資。據初步調查,壽險業持有較多被動式債券ETF超限30%者並不多,業者認為影響可控。
一家壽險業者說,壽險業狂買債券ETF除了台幣計價、免花高避險成本外,也因目前ETF適用覆蓋法,處分獲利可以進損益表,未實現評價損益則放OCI,簡稱「賺的可以入口袋,拉高獲利,賠的只影響淨值」。
2026年接軌IFRS17後,依規定,債券ETF經「現金流量測試通過」後,可維持現狀。據了解,壽險業持有多數債券ETF都可通過現金流量測試,等於降低處份壓力,也降低了對ETF市場衝擊。
依金管會規劃,最快5月底起,投信業發行新債券ETF,壽險業持有單檔限30%,既有超限的舊部位「只出不進」,例如壽險業持單檔債券ETF是40%,頂多維持40%現狀,不能增加,只能減少。
依《保險法》146-1條規定,壽險業投資證券化商品、及經核准投資的有價證券(如新增主動式ETF),投資總額限保險業可運用資金10%。
目前壽險業可運用資金是33兆元,依規定,債券ETF最多可投資3.3兆元,相較目前債券ETF僅1.8兆元,仍有龐大可投資空間。
換言之,這次金管會僅是降低集中度,並未限制總額,加上接軌後,壽險業不會有處分壓力,也不會造成市場波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