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87字
國際信評穆迪16日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等自「AAA」調降至「Aa1」,全球三大信評機構都不再給予美國最高評等、AAA等級光環盡失,引起市場恐慌;對此,財金部會與壽險業高層昨(19)日信心喊話,對國際主要投資機構而言,美債即使被降至「Aa1」,依舊被視為「無風險資產」,不致產生美債拋售潮。
財金官員指出,穆迪是三大國際信評裡最後一家調降美國信評的機構,換言之,「美債被降評不是新消息」,只是和其他兩家信評調成一致水準;另外,近日美債殖利率上漲,主要受通膨預期升溫、美國可能延後降息等消息影響,目前10年期美國公債約在4.5%,並不是特別高水準。
壽險業高層則說,就算美債遭穆迪降評,RBC風險係數還是零,因此壽險業投資美債不會有顯著影響。
財金官員強調,早在2011年8月5日,標準普爾公司(S&P)便將美國長期債信評等由「AAA」調降為「AA+」,債信展望「負面」;惠譽(Fitch)則是在2023年8月調降美國評等。
央行在2011年8月發布新聞稿指出,信評公司的信用評等常具「錦上添花、落井下石」的順循環特性,信評可供參考,但不宜過度依賴;央行當時還舉例說,日本在2001年亦曾被S&P調降信用評等,自「AAA」降為「AA+」,後來甚至被降至「AA-」,但日本公債之舉債成本並無明顯不利之影響。央行呼籲,投資人勿需過度恐慌,信評公司的評等,僅是參考資料之一,仍應自行審慎評估判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