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90字
總統賴清德日前於國家安全會議會後表示,中國是台灣境外敵對勢力,對此,多名立委今天於立法院財委會質詢金管會主委彭金隆,總統此番言論是否影響國銀在中國的相關事業。彭金隆表示,雖然有政治宣示,金管會仍依照動態風險管理來監控國營銀行在中國的業務。
彭金隆說,風險不論在哪個地區都會存在,不單侷限在大陸,風險管理的措施會隨著情況變化,而且國銀並不會因為政治聲明而改變既有的經營策略,金融業在評估事業發展時,更多是隨著產業移動。
彭金隆指出,台灣金融業已逐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轉向東南亞、澳洲、歐洲和美國,未來仍將視市場變化調整布局。
彭金隆表示,金管會隨時對境外業務進行風險監控,並且會根據風險變動調整措施,但目前並未看到中國有明顯的風險需要即時應對。
另外,立委林思銘提出國銀對新南向新增放款目標達728億元,並維持三處(印度、新加坡、澳洲)發行,為史上新高,增長的主要原因為何,是否與特定產業或政策有關。彭金隆指出,國銀與產業移動密切相關,隨著產業在全球分佈,國銀放款策略也跟著調整,新南向政策鼓勵金融服務隨著產業需求移動,這些放款目標的設定也反映了國外業務的獲利比率增長。
針對川普「對等關稅」若像印度、新加坡、澳洲等多課徵,是否同步影響台銀海外事業,彭金隆表示,若美國關稅政策影響這些國家的出口和獲利,國銀也會相應調整放款策略。他強調,國營銀行已經在全球分散風險,並且會根據風險管控做出調整。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