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前11月罰鍰 六年新低

本文共726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

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前11月銀行、證券投信期貨(含上市櫃公司)、保險等總罰鍰金額1億6,226.5萬元是六年同期新低,年減三成,主因是下半年無大罰單,若以2024年罰鍰預算數2.75億元來看,達標率59%,全年達成率恐是史上最低。

據估算,2024年全年罰鍰一旦低於1.76億元,將重寫12年來新低紀錄。前次低點是2012年的1.57億元。

所謂「大罰單」是指罰鍰逾300萬元案子,從金管會新任主委彭金隆5月20日就任至今,沒有開出任何一張大罰單,若最後一個月罰鍰額低於1,353萬元(過去近半年月均罰鍰額是1,056萬元),如同宣告跌破了2015年全年1.76億元罰鍰,改寫12年來新低。

過去20年來,罰鍰低於2億元者僅有七年,2024年將是第八年。2011年罰鍰1.42億元最低,2012年是1.57億元次低,2005年1.68億元列第三,第四則是2015年的1.76億元。

近半年「大罰單」銳減,是今年金融業全都奉公守法了?還是意味著金管會認為大額罰鍰已不再是有效的監理措施了?這是短期現象,還是將成為金管會長期的政策方向?

金管會主秘蔡福隆說,裁罰僅是手段而非目的,是希望金融業對內控或法遵更有警覺意識,從過去歷程來看,不是說今年罰鍰多,就是業者守法性差,可能是案件遞延,當年度罰鍰高低,並無法反映當年狀況。

其次,金管會強調內控,近年理專或公司治理弊案大減,顯示業者已有高警覺及強化守法意識,罰鍰銳減不代表金融檢查鬆懈,金管會是安全與發展並進,「安全」的監理力道仍會持續強化。

一家金融業高層直言,通常罰鍰會內化為金融業的成本,等於是股東付錢,也起不了甚麼作用,金管會近年多改以其他裁罰手段來「示警」,如直接罰人、限制業務或加重資本計提「這才最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安泰銀總經理張振芳退休 徐世偉接任
下一篇
新台幣通貨發行額逾4兆 攀峰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