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74字
近年民眾購屋踴躍,裝潢修繕貸款需求按理也應增加,但近年修繕貸款餘額卻一路走低,今年的修繕貸款餘額甚至只有10年前的兩成,少了逾千億元。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7月為止,全國只有4.9萬戶房子有修繕貸款,修繕貸款餘額也跌破400億元大關,來到368.4億元,創下統計以來的年度新低,與屢創新高的購屋貸款餘額呈現兩樣情的發展趨勢。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房市交易增溫,修繕貸款餘額不增反減,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政策緊縮趨嚴。早年申辦修繕貸款審查寬鬆,不少買家以修繕名義申貸卻用來買房,2011年起官方要求不論金額大小,都須提供估價單或發票等文件,證明資金確實用於修繕,否則不予放貸,此後修繕貸款餘額便一路銳減。
其次是房貸金額走高,隨著房價高漲,民眾申辦房貸的金額也屢創新高,由於房貸族的每月還款負擔已高,申請修繕貸款時,銀行也會衡量申貸者的每月收支比而保守放貸。
第三利率高、額度低。與房貸相比,修繕貸款的利率仍相對高,現今民間銀行利率多半從3%起跳,且修繕貸款的年限較短,最長只有20年,普遍放款金額也不高,許多民眾一有餘裕便加速還款不掉,在放款少、還款快的情況下,貸款餘額迅速下降。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近年房市吹起小宅風潮,空間精簡促使裝修趨於簡約;加上行庫融資不如以往寬鬆,又面臨工料雙漲的壓力,所以民眾基於資金考量,也傾向裝潢輕量化,甚至更青睞附帶裝潢的物件,滿足「拎包入住」的需求。
這種「帶嫁妝」的銷售方式,不僅增加賣相,也讓買家在申辦購屋貸款時,能將裝修費用一併打包,達到簡化貸款程序、降低利息支出的目的,也導致修繕貸款減少。
陳定中也提醒,帶裝潢的物件雖然賣相好,不過部分屋況瑕疵恐被裝潢遮蔽,購屋者可以請業內人士協助確認裝潢用料是否實在,以及透過維修孔觀察天地壁的牆面實際狀況,確保所買的裝潢符合期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